雙高甘蔗種植的江州模式
“雙高”甘蔗種植的“江州模式”
“雙高”甘蔗種植的“江州模式”
廣西是我國重要的糖料蔗產區,崇左市江州區是國家規劃重點扶持的廣西33個蔗糖優勢區縣之一,甘蔗種植面積年均保持在105萬畝以上,年均產蔗500萬噸,2015/2016年榨季,平均產糖率12.43%,產值45.2億元。其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政府+種植公司+農戶+科技”的“專業種植公司”模式。該模式引進有實力的專業種植公司流轉土地經營,結合專業種植公司在資金、種植技術上的優勢開展“雙高”基地建設。二是小塊并大塊的“農民自建”模式。該模式以農民合作社為主體,開展土地整治、水利化建設,實現土地小塊并大塊,完成整治與建設后分地給農民自主經營。三是“黨員+合作社+黨支部+農戶”的“黨群產業聯盟”模式。該模式由基層組織負責人牽頭,引導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建設“雙高”基地建設,通過“傳、幫、扶、帶”等方式,幫助村民創業致富。四是土地入股、統一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現代農場”模式。 高產高糖新植蔗生產技術 深耕深松,精細整地。一般耕深30~35厘米,耕作層深、松、碎、平。 開植蔗溝 按行距90~110厘米或采用寬窄行120×50厘米的行距開植蔗溝,要求溝深20~30厘米,溝底寬20~25厘米,溝底平整、細碎松土。 選擇良種 良種必須具有高產高糖和抗逆性、宿根性強等特性,并適應于當地環境條件栽培和制糖工藝要求。 播種 播種期 冬植蔗宜于當年11月至翌年1月(即立冬至立春前),春植蔗于2月初至3月份(即立春至春分)。 種莖選擇 冬、春植蔗應選用蔗株梢部1米左右或梢部一半的蔗莖作種。種莖要求新鮮、蔗芽飽滿健壯、無病蟲害。 種莖處理 種莖要剝去葉鞘,用利刀斬成雙芽或三芽段,切口要平,減少破裂。 浸種 蔗種斬后,一般可用清水或2%的石灰水浸種24小時。 消毒 一般用50%可濕性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或苯萊特125~160克加水100公斤,浸種消毒5分鐘。 下種 合理密植,要求每畝基本苗數5000~6000苗,每畝下種量春植4000~4500段雙芽種莖,冬植蔗下種量要增加15%~20%,每米植溝12~15個芽。 種莖以品字型或鐵軌式雙行窄幅排放,兩行種莖之間距離8~10厘米左右,與土壤貼緊,芽向兩側。 施足基肥 數量要求 每畝施農家肥或土雜肥500~1000公斤,鈣鎂磷肥75~100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鉀或硫酸鉀25~35公斤。有機肥應與磷、鉀肥混合堆漚后作基肥全部施完。 施用方法 當天氣干旱時,土壤濕度低,應先下種后施肥;土壤濕度大時,可以先施肥,肥料應與土壤拌勻后再下種。下種后,每畝用4~5公斤克百威或甲基異柳磷撤施植蔗溝防治地下害蟲,然后蓋土成龜背形3~4厘米。 田間管理 前期(甘蔗下種后至分蘗末期),查苗補苗,防旱保水,排除積水;補苗,在多數幼苗有2~3葉,當蔗行缺株斷壟50厘米以上就應補苗,間密補疏。補苗宜在雨后或土壤濕潤時移帶土的壯苗種下,并剪去2/3的葉片,有條件的最好淋定根水。追肥培土,攻苗肥在4~6葉時施,每畝施尿素8~10公斤,然后淺蓋土5~7厘米。如果基肥施放充足,蔗苗生長旺盛,可以不追肥。 中期(從分蘗末期至伸長末期),中耕除草,重追肥,大培土。要求在5月中旬至6月底以前完成。每畝施尿素20~30公斤,或碳酸氫銨80~100公斤或復合肥80~100公斤,如有間種作物,要及時收獲或壓青,然后進行大培土,培土高度為20厘米以上。甘蔗生長全生育期的肥料都要在這一時段施完。 防旱保水 中期還要注意田間防旱保水,可采用封畦貯水和用枯蔗葉覆蓋蔗畦等方法防旱,在有條件的蔗區可采取噴灌措施。 病蟲草害防治 綿蚜 消滅蟲源 甘蔗綿蚜蟲世代多,繁殖快,其傳播主要由有翅蚜的遷飛和擴散,2~3月份注意檢查秋植蔗、宿根蔗的秋冬筍,發現有綿蚜時及時消滅。6~7月份,有翅蚜遷飛結束后,及時檢查各類蔗田,把綿蚜控制在大發生為害前。 保護和利用天敵 大突肩瓢蟲、雙帶盤瓢蟲是甘蔗綿蚜天敵,應注意保護和利用。 化學防治 甘蔗綿蚜發生嚴重時每畝用10%吡蟲啉2500倍或50%辟蚜霧2000倍或40%樂果1000倍噴霧,可有效控制甘蔗綿蚜的為害。 金龜子 為害甘蔗的金龜子有多種,一般是成蟲為害蔗葉,幼蟲為害蔗根及地下莖。對甘蔗金龜子要采用綜合防治方法:水旱輪作、燈光誘殺和化學防治。 根區施藥防治甘蔗螟蟲時可兼治。在甘蔗種植時或宿根蔗砍壟松蔸后和甘蔗大培土時,每畝用3%米樂爾或20%益舒寶顆粒劑4公斤與肥料混合后施于植溝或根區,然后蓋土。 噴霧用70%辛硫磷800倍或樂果1000倍或90%敵百蟲1000倍噴霧,可防治食葉的金龜子成蟲。 薊馬 施足基肥,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甘蔗早生快發,心葉展開快,可減輕薊馬為害。選種前期生長快的、比較抗旱的甘蔗品種。 化學防治 在土壤濕潤時,每畝用3%米樂爾顆粒劑4公斤與肥料混合后施于植溝或根區并蓋土,防治效果好。在薊馬發生始盛期每畝用10%吡蟲啉2500倍或40%樂果1000倍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30克對水50公斤噴霧,在早上或傍晚蔗葉展開時噴霧效果較好。 鳳梨病 選用無病健壯、梢頭苗作種。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蓋,促使蔗種早萌發,減輕病菌侵害。 消毒浸種處理:選用2%~3%石灰水浸種12~24小時或50%多菌靈、40%蔗莖靈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5分鐘。 秋植采種及早春砍收后留宿根田塊,選用50%多菌靈、40%蔗莖靈等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均勻噴淋蔗蔸消毒處理。 黑穗病選種抗病品種。 種苗處理 2%~3%石灰水浸種24小時;40%拌種雙或40%拌種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0分鐘,選擇無病或少病的田塊留種。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施肥培土,促使蔗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黑穗抽出前或鞭狀物的白膜未破裂前及時拔除病株,并集中燒毀。宿根矮化病 種植健康種苗 甘蔗宿根矮化病主要通過帶病蔗種和工具傳播,因此種植健康種苗和注意工具消毒能有效防治甘蔗宿根矮化病,可采用50℃熱水處理蔗種2小時或組培莖尖脫毒均可獲得健康種苗。 建立無病苗圃 通過熱水處理蔗種或組培莖尖脫毒獲得健康種苗后,建立無病苗圃,再供生產上用種,可有效防治甘蔗宿根矮化病。 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有條件的進行合理灌溉,使甘蔗早生快發,生長健壯,可減輕甘蔗宿根矮化病的發生和為害。控制田間嚙齒類動物的為害,減少病害的傳播。梢腐病選用抗病品種。 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合理施肥,避免重施氮肥;及時排除蔗田積水,使甘蔗正常生長,增強抗病力;及時清除發病蔗田中的病株,減少重復侵染源;甘蔗收獲后清潔蔗園,減少侵染源。 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噴霧,7天噴1次,連噴2~3次。 褐條病 選種抗病良種,合理輪作。培肥土壤,增施有機肥,適當多施磷鉀肥。及時去除發病嚴重的病葉,減少田間菌源。剝除老腳葉,間去無效、病弱株,使蔗田通風透氣,降低蔗田濕度。甘蔗收獲后清潔蔗園,減少菌源。 對發病中心選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噴霧,7天噴1次,連噴2~3次。 銹病選種抗病品種。 加強水肥管理,防止積水、降低田間濕度。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多施磷、鉀肥,增強蔗株抗病力。剝除老葉,間去無效病弱株,使蔗田通風透氣,降低蔗田濕度。及時割除發病嚴重的病葉,減少傳播。甘蔗收獲后清潔蔗園,降低田間菌源。 發病初期選用65%代森鋅或75%百菌清等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草害 新植蔗地。甘蔗播種蓋好土后,一星期內應在地表全面噴施土壤封閉用的除草劑,防止一年生雜草生長。一般每畝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或50%乙草胺乳油100毫升;或20%敵草隆200克,對水40~50公斤噴霧。若兩種藥減半量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雜草出土后3葉齡前,應噴施有葉面處理功效的除草劑。一般每畝用80%阿滅凈200克;或20%蔗田除草劑500克,對水40~50公斤噴霧。部分品種會發生藥害。 宿根蔗地。應在破壟施肥復土后,及時噴施土壤封閉用的除草劑,若已有雜草在蔗溝內,應選用阿滅凈或蔗田除草劑噴施。 雜草已達到3齡以后,上述藥劑無法控制時,每畝可選用20%克無蹤100~150克,定向噴霧,殺死雜草。當蔗田較多鐵線草、茅草、香附子等惡性雜草時,應考慮在甘蔗拔節后或者在蔗地休閑期每畝施用10%草甘膦1000克或41%農達200克噴施。 宿根蔗栽培技術 選用宿根性強的品種,種好上季甘蔗。 選留宿根蔗地,合理安排砍收。留宿根的蔗地宜在2~3月砍收。 蔗葉還田,適時破壟松蔸,促進發株。要求將砍收后的蔗葉還田,隔行覆蓋,培肥地力,破壟松蔸時,將撥節的秋、冬蔗筍清除。 早查苗補苗,保證全苗壯苗。第一次補苗在松蔸時進行,當蔗行內有60厘米長沒有蔗蔸或已腐爛的就要補苗;第二次在蔗芽出苗基本結束后,視蔗苗長勢和分布情況進行補苗,補苗時必須用宿根蔗蔸移補。 適時埋壟,早施肥、早管理。天氣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時,露蔸時間宜短,應在10~15天內埋壟,反之埋壟時間可適當推遲進行。埋壟時,每畝施下農家肥500~1000公斤,尿素20公斤,鈣鎂磷肥50~80公斤,鉀肥20公斤,3%辛硫磷顆粒劑5公斤,然后培土4~5厘米,并噴施芽前除草劑。此后,宿根蔗的田間管理技術參照新植蔗,但宿根蔗各生長期一般比春植蔗提早15~20天。 冬季早砍收需留宿根的蔗地,應提倡地膜覆蓋栽培。需要蓋地膜的宿根蔗,破壟松蔸宜早,并斬去露地的蔗頭蔗筍,一般在收獲后10~15天內處理蔗地,并蓋膜完畢。蓋膜時,應采用55~60厘米寬,0.005毫米厚的地膜,將蔗頭全部覆蓋,膜兩邊離蔗頭基部10厘米左右,周圍用細土壓緊密封,注意不讓蔗頭碰破地膜。在大部分蔗苗穿出膜外后,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應立即揭膜,揭膜后要及時中耕追肥,促進甘蔗生長,各項田間管理除時間要提早外,其他與新植蔗相同。 配套技術措施 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 大馬力拖拉機開展機械作業,深耕深度30~40厘米,深松深度30~50厘米,增產、增糖效果明顯。 改窄行種植為寬行種植 推廣1.2~1.3米的寬行種植,不僅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還能確保糖料蔗生長正常,單位面積有效莖多,且莖長、粗、重、從而獲得最高的產量。新型間套種技術 在蔗地合理套種西瓜、辣椒、番茄、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可取得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冬植蔗和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蓋栽培,可保證全苗壯苗,提高單產。選用無色透明,厚度為0.005~0.01毫米,寬度為40~50厘米的地膜,在下種蓋土后,用地膜覆蓋植蔗溝,邊緣用細土壓緊,地膜露出透光部分不少于20厘米。在大部分蔗苗已經穿出膜外,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即可揭膜,并進行中耕護理,將廢膜回收,移離田間防止“白色污染”。節水灌溉技術 甘蔗生產主要推廣的節水灌溉形式有噴灌、微噴灌、滴灌、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和渠道防滲。滴灌是利用輸水管道將水通過毛管(滴灌帶)上的滴頭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進行灌溉,是目前最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之一,其水的利用率可達95%,較噴灌具有更高的節水效果,同時可結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 噴灌是一種先進的機械化灌水方式,能適應不同地形、不同土壤和各種作物的灌溉,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應用。常用的噴灌有固定式噴灌、半固定式噴灌、大型噴灌機組噴灌、小型移動機組噴灌。蔗區普遍使用輕小型機組噴灌,采用可手抬或手推式柴油噴灌機組,管道采用消防帶或薄壁鋁合金管。
身上發冷發熱高燒不退腸脹氣怎么引起的小兒甲型流感好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