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三院完成首例CT引導聯合3D打印進行腫瘤治療案例
12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放療科完成CT引導聯合3D打印個性化模板指導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后復發腫瘤治療。
54歲的患者盧女士患有腹膜后間質瘤,因靶向治療后失敗,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經過綜合評估,北醫三院腫瘤放療科王俊杰主任決定對患者進行粒子治療。
22日下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放療科王俊杰主任帶領醫生、物理師設計團隊,精心設計粒子植入進針路徑,為確保粒子植入定位準確,通過為其個性化定制的3D打印模板進行空間定位。粒子植入一次完成進針,大大縮短治療時間。術后,即刻劑量驗證達到術前計劃要求。
至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腹膜后復發腫瘤迎來了3D打印模板輔助新時代。
隨著技術的進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腫瘤因其所具有的微創、局部劑量高、正常組織損傷小等優勢,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2012年開始,王俊杰教授等嘗試利用CT引導技術指導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療各種實體復發腫瘤,并相繼建立起治療頭頸部復發癌、胸部復發和轉移癌、脊柱轉移癌、復發直腸癌和軟組織腫瘤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大大提高了放射性粒子治療的精度和療效。
然而,治療的有效性與醫生本人的操作技術相關性過高,嚴重制約著CT引導穿刺技術的普及與推廣。
粒子植入的關鍵點是定位。由于人體解剖結構的復雜性、表面的不規則性、各種復發腫瘤的浸潤性、不規則性生長,導致粒子針的插植、深度、角度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些特殊部位腫瘤甚至根本無法進針。
2014年起,王俊杰教授帶領的團隊不斷嘗試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個體化、非共面模板設計,通過現代影像學技術、計算機輔助技術和導航系統的固定裝置,提高粒子植入治療精度率。
此次,通過CT引導聯合3D打印個性化模板指導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大幅度提高了粒子植入定位的準確性。應用此方法對腹膜后復發腫瘤進行治療,目前,在國際上尚無相關報道。 以上就是關于“北醫三院完成首例CT引導聯合3D打印進行腫瘤治療案例”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北醫三院完成首例CT引導聯合3D打印進行腫瘤治療案例”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