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價可惜只有兩只手格敏感度極高的家電行
導讀:對于價格敏感度極高的家電行業而言,“漲價”一直在行業內是相當謹慎的字眼。不過,春節剛過,國內兩家互聯電視品牌小米和樂視就頻繁上調旗下電視產品價格。
對于價可惜只有兩只手格敏感度極高的家電行業而言,
“漲價”一直在行業內是相當謹慎的字眼。不過,春節剛過,國內兩家互聯電視品牌小米和樂視就頻繁上調旗下電視產品價格。一時間,家電漲價成為行業內備受關注的話題。不過,盡管面臨著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大形勢,傳統家電企業并沒有像互聯家電品牌這樣明目張膽地宣布漲價,依舊保持沉默。那么他們究竟漲價了沒有?
小米、樂視電視競相漲價
從昨天凌晨開始,一直以腰斬同行價格作為重要賣點的樂視超級電視上調了銷售價格,
事實上,就在去年11月份,樂視已經對旗下40英寸、50英寸、55英寸超級電視部分機型上調了價格。當時對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電視每臺上調100元,65英寸機型每臺上調300元。這意味著僅僅三個月內,樂視電視已經第二次上調價格,兩次調價的理由都是“上游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以及“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
其實不僅樂視,另一家互聯品牌小米今年以來已經分三次對旗下電視上調價格——其中小米分別對3S系列的48英寸和55英寸累計漲價600元和500元,其中48英寸電視價格漲幅高達30%,其余尺寸漲幅也超過了5%;小米電視3S系列60英寸和65英寸影院版分別上漲300元和700元,上調至4799元和6699元。
“內容補貼硬件”策略收縮
在昨天樂視宣布再度上調部分電視產品價格的同時,主營樂視電視業務的樂視致但真的會長鼻子嗎?領導總是告誡下屬要清廉為官新總裁梁軍還宣布,將調整樂視會員購買超級電視的優惠政策:即由原來的每加購1年超級影視會員,可享受300元硬件價格補貼,直至硬件全部免費。
梁軍表示,這項政策也將在3月底停止。從4月1日開始,購買超級影視會員最高只享受300元的硬件補貼,購買超級體育會員也最高只能享受400元的硬件價格補貼。
其實無論樂視還是小米,當初都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內容“粘”住用戶,通過用戶不斷的延續會員費來實現贏利,因此在硬件上虧本銷售也能保證“先賠后賺”。這個贏利模式看上去確實行得通。也比較符合“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思維,因此負利銷售模式一度成為樂視希望顛覆傳統彩電企業的殺手锏。
但從目前來看,花了低于成本的價格買了樂視電視的用戶,究竟會不會一直繳納會員費,樂視的資金是否能撐到這些會員年復一年繳費直至補足電視機成本?目前看來,這種補貼額度的縮水應該顯示出負利銷售模式不能無限推廣下去。
面板價格漲價傳統彩電企業為何鮮提漲價
在互聯電視品牌接連漲價的同時,國內幾大傳統彩電巨頭則都沒有漲價的聲音。事實上,上游面板漲價同樣是這些企業所要面對的現實,但為什么這些巨頭就如此“淡定”?
“面板漲價確實是現實,這是前一段時間各類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傳導到制造業的結果。”海信電器市場部一位銷售負責人告訴北京青年報,企業對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有多種排解方式,一方面是通過規模采購反向向上游供貨商施壓,通過大單采購來對沖漲價幅度,這對幾大彩電品牌巨頭來說都是能做到的,畢竟每年數百萬臺的屏采購量對于哪個供應商都是不敢小覷的。
另一方面就是向企業自身疏解,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供應鏈管理降低內部成本,消化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影響。再有的方法就是向下游疏解,表現在產品的直接漲價上。
而對于互聯品牌而言,明顯偏低的原材料采購量使得其對上游供應商的話語權顯然小了很多,而大多數互聯電視是通過代工制造,那么在制造環節挖潛降低成本的余地也微乎其微,能操作的手段就只有終端產品直接漲價了。
康佳多媒體事業部有關人士昨天也表示,一個完整的彩電制造企業,肯定要對上游采購、生產制造和銷售渠道進行全流程的把握,通過控制供應鏈的節奏來實現成本均衡。而很多互聯電視品牌只選擇其中的某一段運營,貌似降低了很多成本,但實際也把整體的成本控制能力大為削弱。
互聯品牌大多利潤微薄
“尤其這些互聯電視品牌都以低價格沖擊市場,本身的利潤微乎其微甚至虧本銷售,直接造成了對成本變化缺乏抵抗力。”這位人士進而表示,其實目前原材料成本的變化還不算最厲害的,像傳統彩電企業去年遇到的那種匯率大幅波動,這些企業恐怕早就觸礁了!
除了彩電,近期一些品牌也紛紛漲價,而漲價品牌或者是規模較小的品牌,或者是靠低價格沖擊市場的品牌。他們漲價的理由也都是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但事實上,如果真的要算原材料成本的變化,今年以來空調成本的漲幅算是最大的,但目前看來并沒有哪家空調企業直言漲價。昨天有空調企業人士表示,傳統家電行業往往會通過推出新產品的方式疏解成本壓力,“新產品往往應用一些新技術,價格較老款產品上漲也理所應當,這其中就消化了很多原材料成本的壓力,這種‘軟漲價’對于消費者的刺激程度就微乎其微了!”
寶寶便秘拉不出怎么辦小兒胳膊脫臼怎么處理怎樣才能快速治療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