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費收入計入票房
經歷了2017年電影票房的低谷,2017年春節檔的票房成績格外引人關注,似乎這已經成了一年票房成績的晴雨表。2017年春節檔以約34億票房收官,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0%。
春節檔的票房增長,似乎為今年的電影票房市場開了個好頭。不同于去年的單片火爆,今年春節檔整體影片較為平均。微影時代提供的數據顯示,1月27日至2月2日,春節檔上映的5部影片中,《西游伏妖篇》票房11.6億、位居首位;功夫瑜伽8.8億;《大鬧天竺》5.8億;《乘風破浪》4.2億;《熊出沒奇幻空間》為3億。
相比去年《美人魚》的30億,今年的春節檔成績呈現了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
而在多部影片票房走高背后,則是口碑與票房的兩極分化之態,在豆瓣電影評分中,除了《乘風破浪》達6.9分,其余均在6分以下,《大鬧天竺》更是出現了3.9分的低分。
口碑整體走低,為何票房成績都出現開門紅?這與連續今年春節檔增長,培養出的觀眾春節觀影習慣不無關系;但也與春節檔票補卷土重來、服務費計入票房等,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這些原因都暴露了票房走高背后的隱憂,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春節檔是一種虛假繁榮。
服務費收入計入票房
從2017年初開始,觀眾購票收取的服務費(電商平臺服務費、售票系統接口費、影院服務費;電影票中一般有標記)將被納入票房統計中。依據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資辦(下稱專資辦)的指令,雖被納入票房統計,但并不參與到后期的票房分成。
這樣一來,票房計算方式就出現了變化。按照業內較為普遍的每張票收取元不等的服務費;今年春節檔9000萬的觀影人次,不完全計算后,大約有2億元服務費被計入票房。
藝恩智庫年初發布的信息顯示,按照這種計算方法,2016年實際票房產出應為492億元,而非457億。藝恩合伙人侯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種算法的依據是站在消費者的維度做優化,理解為消費者在看電影時的付出,包括了之前未納入的服務費。
實際上,票務平臺經過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觀眾購票的主要渠道。貓眼電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春節檔線上購票率達83%,超過2016年的79%。
這種算法在業內存在爭議,一位電影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服務費的計入是電影產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點。服務費計入票房,又不把服務費公開,會產生偏頗,對于分析人員來說,需要真實的數據來反映電影的消費能力。在他看來,服務費是電影產業的收入,但是否要計入票房,是另一個話題。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票務平臺中,收費的服務費并不相同,如娛票兒服務費一般為2元,貓眼則維持在元等。
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票務平臺工作人員了解到,票務平臺產生之前,影院和售票系統之間也會產生系統商服務費,這部分費用過去就被計入票房。而在票務平臺這類新生事物產生后,又產生了平臺服務費,該服務費也包括上述三方面,由平臺統一收取,后三方分賬,此前未計入票房成績。此次作為服務費,首次被打包計入票房總額。
注水票房重現?
不久前,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在媒體采訪中公開表示,去年,雖然春節檔產出占了全年市場產出的將近五分之一,但我相信當時大家投入的彈藥可能就占了全年預算的1/6或1/7,并同時表示所有線上的發行商,可能會把2017年預算的三分之一都用在春節檔市場補貼上。
的確,2017年的春節檔掀起了一場來勢洶洶的春節檔票補大戰,業內更是出現了四大片方砸3億票補的傳言。
實際上,在經歷了2015年的大肆票補后,去年的票補情況減少了很多。但今年春節檔,票補確有卷土重來之勢。早在春節檔開始前,打開票務app,就會蹦出9.9元看《大鬧天竺》等推送內容。春節檔期間,各家又推出了8.8元、18.8元等觀影套餐。更有媒體曝出了3.9元一張票的超低票價截圖。
其實,這種在特定節假日推出的促銷無可厚非,但卻也讓數據顯得更加撲朔迷離。根據貓眼電影的數據,春節檔觀影人次為9029萬人(數據來源:專資辦),比去年8463萬人增長6.7%。
易觀互聯娛樂高級分析師黃國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節假日進行票補存在合理性,但需要有更好的管控力度,如果控制得好,票補會越來越少。
此外,觀影人次也在個別城市出現了午夜包場、幽靈場(顯示滿座,但并無觀眾觀看)等情況,這也讓所謂觀影人次的參考價值在本質上打了折扣。
用力過猛?
整體來看,春節檔呈現出了用力過猛的情況,但這并沒有影響各大影片躋身春節檔的熱情。
今年,周星馳與徐克搭檔的《西游伏妖篇》,被寄予很高的期待。多家公司摩拳擦掌,進入星爺的新片。該片的公映許可證中顯示,《西游伏妖篇》的出品方有21家;而成龍的《功夫瑜伽》也有19家投資和發行方。
除了提檔上映的《健忘村》,今年春節檔的5部影片背后共有幾十家公司參與。從這個角度看,雖然公開的票房成績有所增長,但最后分到各公司的收入卻不一定樂觀。
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中國電影銀幕總數突破4萬塊,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2017年春節檔的銀幕數量比去年增長30%左右,但票房本身的增幅,不算是否扣除服務費,都遠沒有趕上銀幕本身。
微影時代提供的數據圖顯示了春節檔影片的幾天票房走勢,多部影片由于口碑原因呈現下滑。如《西游伏妖篇》創下了大年初一單日獲7.8億元,但后期票房卻在下降,這與整體春節檔的票房走勢基本相同。
不過,觀眾的觀影需求和票房市場還存在很大空間。春節期間帶著家人一起看電影,也慢慢成為了過年的固定節目,中國觀眾的春節觀影習慣正在逐步養成。
腦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有哪些腸胃敏感注意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