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談小鮮肉 承認耍大牌不敬業是事實為何說吐槽沒用?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在接受專訪時稱,如果電影行業變成了1個金錢游戲場,要出現精絕影片就比較難了。作為創作者,他認為要堅持作為個體進行創作,不能1味逢迎、討好和取悅市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3.72億,同比增長8.89%。2001年全國電影總票房不足10億元發展到457億元,時隔14年,中國電影票房翻了47倍,躍居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第2位。同時,去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銀幕總數已到達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專家預測,到“1035”末,中國電影年票房將達1000億元。以文化消費萬億級缺口帶來巨大機遇,影視產業正成為資本追逐新風口。
拍電影就應當潛心創作,沉到水底去,別老露面。含辛茹苦、痛苦萬分、糾結旁皇,最后出的那末1點作品,那才是值得尋求的。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
記者:這兩年電影票房延續增長,你覺得是何緣由促進的?
陳凱歌:這個緣由很明顯。31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迎來了1個全新的市場時期。這個市場時期包括全國建成了4萬塊銀幕,建成了多少座影城,觀眾人次等等這些數字。說老實話,這不太能說明甚么東西。電影不是把人和事放在1個框框內,這事兒就成了。電影需要思想、藝術和技能。我從事這個行業好多好多年了,到今天還在學習。
如果把1個行業變成了金錢游戲場,要出現那種因個人享受樂趣而創作出來的精絕影片,就比較難了。當電影人成為產業的1部份,那就離馬戲團不遠了。所有創作者要問自己的問題是,能否堅持作為個體進行創作,但其實不是說個體創作就不顧及觀眾了。這中間存在落差。
記者:有人說,中國電影發展到現在,不過“工業關”,僅依托“都市愛情”“校園青春”這樣的“輕電影”是不能與好萊塢對抗的,更與電影大國地位嚴重不符。你怎樣看?
陳凱歌:1個國家的電影要做強確切要過“工業關”,但別本末顛倒,“工業關”不是電影的靈魂,品質才是?,F在特別引以為傲的4萬塊銀幕,就好像打了4萬口鐵鍋,但是炒甚么菜,這才是我們應當問自己的。我們不是造鍋的,我們是炒菜的。現在出現的嚴重失衡的狀態,硬件高超,比如imax、全景立體聲都有了,但內容還是短板。
記者:怎樣彌補內容短板?
陳凱歌:你就是個拍電影的,就應當潛心創作,沉到水底去,別老露面,這沒用的。有用的是含辛茹苦、痛苦萬分、糾結旁皇,最后出的那末1點作品,那才是值得尋求的。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記者:如今大批演員、作家做導演,票房都非常高,受眾中,年輕觀眾的比重很高。制片人江志強曾提到:“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能力都超強,只是他們沒有拍給現在18歲到20歲(的人看)。”你在接受采訪時也說,之前能拍出《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時期的氣力大于個人的氣力。不是現在就拍不出來了,是“時者,勢也”??煞窭斫鉃槟阌X得自己在當下有些不合時宜?
陳凱歌:我開始于1個非常重視藝術的電影時期,后來就好像星際的膨脹、擴大,恒星系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的時候,文化的氣氛逐步淡薄了。我們的觀眾也不但限于大城市的有為青年,而普及到了34線城市乃至范圍更廣,普及到對電影藝術沒甚么了解的觀眾群里面去了。但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美國為何能出1個塞林格,他能寫出《麥田里的守望者》,并成為6、710年代美國年輕人反叛的圣經?電影真實的進步、多元條件的出現,取決于能否出現叛逆的年輕觀眾。我期待他們的出現。比如看了文娛電影,會說哄誰呢,要看有個性的作品。在這個時刻到來之前,總得有人做點反潮流的事,由于觀眾不會自動改變。我不會去和他人做票房上的攀比。拍1個逢迎、討好、取悅的作品,對我來講就是逼良為娼。青樓1入深似海,什么時候才能從良?從不了了。
記者:是不是可以說由于資本更看重年輕人,因而很多人去為年輕人拍電影,拍給年輕人的片子越多,年輕觀眾越多,構成1種惡性循環?
陳凱歌:資本都是單向的,沒有溫情可言,最高利潤都在年輕人那里藏著,其他人的需求就能夠疏忽不計了。但這也在1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們電影在全部發展水平上還不均衡、不夠健康。歐美國家、日本,有很多給中年人看的電影,正常應當是這樣的。
美國的觀眾平均年齡40歲,中國觀眾的平均年齡是21.5歲。我特別遺憾的是,25歲以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特別是人到40歲左右,應當是最有生活經驗、最應當看電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們哪里去了。我也呼吁1下,他們也應當回到電影院,這樣創作能更多元1些,而不是只給非終年輕的觀眾拍。
其實觀眾也要經歷很多影片的淘洗,漸漸地,不論是從藝術品位,還是對電影本身的認知,都會產生變化,我對這個有期待。到時候,大家就會知道甚么是好,甚么不夠好,標準就立起來了。剛開始餓的時候,觀眾逮著甚么吃甚么,漸漸才會尋求精細化。
談“小鮮肉”先輩藝術家要有反躬自問的能力記者:最近,文藝界小組討論屢屢談及“小鮮肉”,說他們耍大牌、不敬業。據我了解,你行將上映的新片《妖貓傳》用了很多“小鮮肉”?
陳凱歌:我覺得他們說得大致上沒錯。光吐槽沒有用,其實宋丹丹講到,要告知他們甚么是好,甚么是不好,這很重要。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我的組里沒有產生過大家談到的這些情況。
我們(先輩藝術家)需要有1點反躬自問的能力。我們對創作的態度是不是做到了能夠讓年輕演員受益,同時讓他們感遭到藝術原來是這么1件事,從而心向往之,而不是1味責備年輕演員。由于時期不1樣了,原來我們進了1個單位,就有人來傳幫帶,主動教育,現在年輕演員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作為先輩藝術家,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希望這些年輕演員真正進步,了解甚么是演戲,為何要演戲。人藝的墻上寫著:“戲比天大”,就是說,演戲是有極大樂趣的,我們從事這個職業不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否則就不干這1行了。我們在提出善意、溫和的建議的同時,也應當知道我們有甚么責任。
相干新聞陳凱歌全家福暴光 網友:高顏值兒子完全繼承陳紅優點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在接受專訪時稱,如果電影行業變成了1個金錢游戲場,要出現精絕影片就比較難了。作為創作者,他認為要堅持作為個體進行創作,不能1味逢迎、討好和取悅市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3.72億,同比增長8.89%。2001年全國電影總票房不足10億元發展到457億元,時隔14年,中國電影票房翻了47倍,躍居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第2位。同時,去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銀幕總數已到達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專家預測,到“1035”末,中國電影年票房將達1000億元。以文化消費萬億級缺口帶來巨大機遇,影視產業正成為資本追逐新風口。
拍電影就應當潛心創作,沉到水底去,別老露面。含辛茹苦、痛苦萬分、糾結旁皇,最后出的那末1點作品,那才是值得尋求的。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
記者:這兩年電影票房延續增長,你覺得是何緣由促進的?
陳凱歌:這個緣由很明顯。31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迎來了1個全新的市場時期。這個市場時期包括全國建成了4萬塊銀幕,建成了多少座影城,觀眾人次等等這些數字。說老實話,這不太能說明甚么東西。電影不是把人和事放在1個框框內,這事兒就成了。電影需要思想、藝術和技能。我從事這個行業好多好多年了,到今天還在學習。
如果把1個行業變成了金錢游戲場,要出現那種因個人享受樂趣而創作出來的精絕影片,就比較難了。當電影人成為產業的1部份,那就離馬戲團不遠了。所有創作者要問自己的問題是,能否堅持作為個體進行創作,但其實不是說個體創作就不顧及觀眾了。這中間存在落差。
記者:有人說,中國電影發展到現在,不過“工業關”,僅依托“都市愛情”“校園青春”這樣的“輕電影”是不能與好萊塢對抗的,更與電影大國地位嚴重不符。你怎樣看?
陳凱歌:1個國家的電影要做強確切要過“工業關”,但別本末顛倒,“工業關”不是電影的靈魂,品質才是?,F在特別引以為傲的4萬塊銀幕,就好像打了4萬口鐵鍋,但是炒甚么菜,這才是我們應當問自己的。我們不是造鍋的,我們是炒菜的?,F在出現的嚴重失衡的狀態,硬件高超,比如imax、全景立體聲都有了,但內容還是短板。
記者:怎樣彌補內容短板?
陳凱歌:你就是個拍電影的,就應當潛心創作,沉到水底去,別老露面,這沒用的。有用的是含辛茹苦、痛苦萬分、糾結旁皇,最后出的那末1點作品,那才是值得尋求的。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記者:如今大批演員、作家做導演,票房都非常高,受眾中,年輕觀眾的比重很高。制片人江志強曾提到:“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能力都超強,只是他們沒有拍給現在18歲到20歲(的人看)?!蹦阍诮邮懿稍L時也說,之前能拍出《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時期的氣力大于個人的氣力。不是現在就拍不出來了,是“時者,勢也”??煞窭斫鉃槟阌X得自己在當下有些不合時宜?
陳凱歌:我開始于1個非常重視藝術的電影時期,后來就好像星際的膨脹、擴大,恒星系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的時候,文化的氣氛逐步淡薄了。我們的觀眾也不但限于大城市的有為青年,而普及到了34線城市乃至范圍更廣,普及到對電影藝術沒甚么了解的觀眾群里面去了。但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美國為何能出1個塞林格,他能寫出《麥田里的守望者》,并成為6、710年代美國年輕人反叛的圣經?電影真實的進步、多元條件的出現,取決于能否出現叛逆的年輕觀眾。我期待他們的出現。比如看了文娛電影,會說哄誰呢,要看有個性的作品。在這個時刻到來之前,總得有人做點反潮流的事,由于觀眾不會自動改變。我不會去和他人做票房上的攀比。拍1個逢迎、討好、取悅的作品,對我來講就是逼良為娼。青樓1入深似海,什么時候才能從良?從不了了。
記者:是不是可以說由于資本更看重年輕人,因而很多人去為年輕人拍電影,拍給年輕人的片子越多,年輕觀眾越多,構成1種惡性循環?
陳凱歌:資本都是單向的,沒有溫情可言,最高利潤都在年輕人那里藏著,其他人的需求就能夠疏忽不計了。但這也在1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們電影在全部發展水平上還不均衡、不夠健康。歐美國家、日本,有很多給中年人看的電影,正常應當是這樣的。
美國的觀眾平均年齡40歲,中國觀眾的平均年齡是21.5歲。我特別遺憾的是,25歲以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特別是人到40歲左右,應當是最有生活經驗、最應當看電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們哪里去了。我也呼吁1下,他們也應當回到電影院,這樣創作能更多元1些,而不是只給非終年輕的觀眾拍。
其實觀眾也要經歷很多影片的淘洗,漸漸地,不論是從藝術品位,還是對電影本身的認知,都會產生變化,我對這個有期待。到時候,大家就會知道甚么是好,甚么不夠好,標準就立起來了。剛開始餓的時候,觀眾逮著甚么吃甚么,漸漸才會尋求精細化。
談“小鮮肉”先輩藝術家要有反躬自問的能力記者:最近,文藝界小組討論屢屢談及“小鮮肉”,說他們耍大牌、不敬業。據我了解,你行將上映的新片《妖貓傳》用了很多“小鮮肉”?
陳凱歌:我覺得他們說得大致上沒錯。光吐槽沒有用,其實宋丹丹講到,要告知他們甚么是好,甚么是不好,這很重要。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我的組里沒有產生過大家談到的這些情況。
我們(先輩藝術家)需要有1點反躬自問的能力。我們對創作的態度是不是做到了能夠讓年輕演員受益,同時讓他們感遭到藝術原來是這么1件事,從而心向往之,而不是1味責備年輕演員。由于時期不1樣了,原來我們進了1個單位,就有人來傳幫帶,主動教育,現在年輕演員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作為先輩藝術家,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希望這些年輕演員真正進步,了解甚么是演戲,為何要演戲。人藝的墻上寫著:“戲比天大”,就是說,演戲是有極大樂趣的,我們從事這個職業不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否則就不干這1行了。我們在提出善意、溫和的建議的同時,也應當知道我們有甚么責任。
相干新聞陳凱歌全家福暴光 網友:高顏值兒子完全繼承陳紅優點2月12日,陳凱歌1家全家福暴光,照片中1家3口和諧溫馨,陳凱歌儒雅,妻子陳紅端莊,兒子陳飛宇陽光帥氣,工筆劃風襯的全家都氣質滿分。據悉,這張全家福是陳凱歌1家錄制真人秀《熟習的味道》的官方海報,低調的陳凱歌陳紅夫婦首次帶小兒子1起亮相真人秀節目,引發眾人關注。
陳凱歌和陳紅自1996年結為夫婦,已攜手走過210年,育有兩個兒子,1直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兩人的小兒子陳飛宇因去年在《妖貓傳》劇組實習而被網友熟習,高顏值圈了1眾粉絲,熱度不減。此次1家人齊聚在真人秀里秀幸福,網友忍不住齊呼:“這1家都是人生贏家??!”(實習生拾恩/文)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