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聯想轉發官奉獻最最快樂媒微博并表達祈福
今天凌晨,天津塘沽發生巨型爆炸,各地人民紛紛為其祈福,各大品牌也不甘寂寞,紛紛就此事件表達觀點。
各品牌的表達方式不一而足,多是就該事件表達對死傷者的哀悼和祈福,也有細致整理出的相關知識干貨,當然,也不乏一些無底線的品牌,通過渲染災難悲慘現場,甚至是戲謔該事件,以推廣相關產品。以下是部分品牌的相關反映:
1.聯想:轉發官【奉獻最最快樂媒微博,并表達祈福。
災難事件需要體現企業社會感,
而一些講究社會的知名企業,在災難發生的時候,若沉默不語也可能被指責對重大災難視而不見,而轉發官媒信息并進行誠懇的祈福,則是最穩妥和保險的方法。而三星、格力等品牌也做出如此反應,在此不一一贅述。
2.果殼:整理并轉發相關知識干貨。
作為以傳播科技知識和先進技術為生的知識性站,果殼的這一舉動也算是符合品牌形象和定位。而其精心整理的應對突發爆炸的相關一般創業者總以兵來將擋措施,也為后人提供了借鑒,其轉發量也可見一般。
以上都屬于正常的品牌反映,但以下品牌的行為確是有待商榷:
首先是這張,用付之一炬的現場渲染出極其悲慘的氣氛,然后用看似正能量的語句反映品牌態度。文案雖略顯矯情,但并不是問題所在,但這張慘不忍睹的圖片,卻違反了傳播倫理。在災難事件發生后,不刻意渲染悲慘的場景,激發群眾情緒,這是西方界的基本倫理,但顯然該品牌并不深諳此道。
而這個推送,則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既要搞情懷,又怕被人罵。這種瞻前顧后的行為,本質上是沒搞清楚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在底線之上還是在底線之下。
如果說上面兩種品牌只是由于業務能力不足或是一時沖動而出此下策,那下面的一張截圖卻突破了我對營銷的理解下限:
盡管是以個人名義的評論,但這對品牌形象的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通過戲謔災難性事件來宣傳相關產品,這無疑是對受眾認知能力的挑戰,是對社會道德底線的挑釁。不知道這個品牌的boss,看到這則評論會不會氣出內傷。
以上是目前搜集的一些案例,下面我來談談:災難性事件該不該借勢?
1.
對于災難性事件,企業應慎之又慎。無論從傳播倫理還是技術層面,將災難作為消費對象,均有較大風險。果不其然,我們看到很多知名品牌對于該事件保持沉默,想必也是害怕過猶不及而遭人詬病。
2. 品牌表達相應態度,進行誠懇的祈福和哀悼,這未嘗不可。但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弱化品牌屬性,能不帶logo
的就不帶logo,logo能縮小的就縮小;而是千萬不要企圖通過放置災難現場圖片來激發大眾情緒,這與倫理背道而馳。
3.
如果該品牌在該事件中,的確有能力且有必要去實施幫助(包括物質、人力、知識等層面),不妨實事求是地和盤托出。(前幾年發生的重大地震,知名企業紛紛捐款捐物,這種行為能真切地提高品牌形象,被受眾接受)。
4.
注意,我說我感謝天的是借勢,而不是借勢營銷。一切試圖借助災難性事件推廣產品的企業,都是耍流氓。企業所做的一切行為,只是樹立有擔當的品牌形象,而不是妄圖賣產品。
最后,放一張真正正能量的圖片。
原天津平安!塘沽加油!
高燒手腳發熱要散溫嗎短暫性腦缺血與腦梗老年人便秘的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