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中國不孕不育率飆升,專家稱環境污染也是病因
近日網上有關不孕不育的新標準引發關注,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官微已經出面辟謠稱“不育”≠“殘疾”,但生寶寶這回事,確實令很多人傷透腦筋。
20年前,中國育齡人口中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僅為3%,而2011年年底,中國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已然飆升至12%,更有部分地區發生率高達15%。
生寶寶為什么這么難?環境污染、工作壓力、不良生活方式都成為適齡男女不易懷孕的誘因。
20年來中國不孕不育率飆升,專家稱環境污染也是病因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滕曉明分析,近年環境污染的加劇導致了國內各種不孕不育癥的高發、頻發。中國正處于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相當一部分環境內分泌干擾物通過某些途徑,如污染水源、食物或經皮膚吸收進入肌體后,對人類的生殖障礙、發育異常、某些癌癥及某些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疾病都產生了影響。
各種因素的環境污染直接導致男性無精癥、少精癥、弱精癥病人明顯增加,生精細胞嚴重損害,精子質量下降。尤其在最近10年中,世界衛生組織對精子的評估數據也都全面下調,而中國男性與三四十年前相比,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從1億個左右降至目前的2000萬到4000萬個,而且越是現代化程度高的地區,男性的精子質量隨之下降速度也越快。
不孕不育的煩惱更多地困擾著女性。在外企做高管的徐女士早上8點走進一所醫院生殖中心的候診大廳時驚訝地發現,在自己前面等候的有百余人,一對對年輕夫婦的臉上都寫滿焦慮。
剛從學校畢業時徐女士一心想著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男友,戀愛多年終是勞燕分飛,通過多年打拼,終于做到了公司主管,可眼看已過了35歲,個人婚姻問題都尚未解決。如今40歲的徐女士雖已結婚2年,可懷上寶寶卻成為她心中一直以來的痛,“正是因為工作原因,懷孕計劃擱淺直至錯過了最佳生育時期,我現在不得不借助輔助生殖技術。”
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副院長孫曉溪看來,事業壓力是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隨著生活壓力日趨變大,女性普遍推遲結婚、生育年齡,年齡越大對生育能力影響越大,比如卵巢功能降低、生育整體機能下降都會導致不孕,“35歲以后女性生育能力更是明顯走下坡路了,30歲之前則是最佳生育年齡。”
一些不被人關注的現代生活方式及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推高不孕不育的發病率。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安娜不過深夜12點絕不睡覺,周末就喜歡和朋友一起抽抽煙、泡泡吧,為了讓自己形象更完美,安娜更是將減肥視為終身事業。然而近幾個月來,安娜發現一向規律的月經周期出現了紊亂,遲來的情形常常發生,來時還伴隨著劇烈的腹痛。當醫生告訴她這樣下去可能會導致不孕時,安娜整個人都虛脫了。
安娜的生活方式是很多年輕人的典型代表,對此,上海紅房子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李桂英則連連搖頭,“其實,一部分不孕不育完全可以預防,甚至避免。除了避免過度晚婚晚育外,輔助手段是調整生活方式。”
首先,男女都應該避免體重不足或超重,病態肥胖的婦女嘗試生育治療的成功率也會較低,盲目過度減肥有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月經周期失調。
同時,戒煙戒酒也至關重要,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能減少性激素的分泌量,引起月經不調、卵巢早衰的問題。過量飲酒可危及生殖系統功能,導致內分泌紊亂,并使生殖細胞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發生變化。長期嗜酒成癖能使不孕和畸形嬰兒率增加。
此外,辦公室女性,由于長期久坐,缺乏運動,以致氣血循環障礙,有些氣滯血淤也易導致淋巴或血行性的栓塞,使輸卵管不通,如此種種都有可能導致不孕。“對于打算懷孕的年輕夫婦們來說,‘戒掉’抽煙、應酬、熬夜等不規律的生活,恢復健康的生活急不可待。”李桂英強調。 以上就是關于“20年來中國不孕不育率飆升,專家稱環境污染也是病因”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20年來中國不孕不育率飆升,專家稱環境污染也是病因”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