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東莞之后廣東省又一座城市有望躋身新一線
要說一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就避不開城市等級劃分的話題。目前,我們國內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指數來評估一座城市。分別是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今天,我們來看看華南地區的廣東省,廣東省城市等級最高的是廣州和深圳,位居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之列。其中,東莞成為新晉的新一線城市,位居國內城市第14名。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廣東的另一座城市,未來有望繼東莞之后躋身新一線城市之列。這個城市不是惠州,也不是珠海,而是佛山。
佛山,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是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佛都市圈”“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廣東重要的制造業中心,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
雖然很多人早就知道佛山是中國舉足輕重的制造業名城,但查看數據你會發現,佛山工業總產值遠超廣州。要知道廣州這些年來也十分倚重工業,以省會城市掌握的國企與外企資源,都沒能在工業總產值上超過佛山,不能說廣州太遜,只能說佛山太強。
佛山的工業總產值在省內僅次于深圳,在全國可以排到第五名,超過很多傳統中心城市。對于一個人口規模與經濟規模均遠遜于一線城市的地級市來說,能在工業上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不簡單。
這座人均GDP超過十萬的城市,在別人眼里似乎是個不起眼的城市,大概就知道佛山無影腳,又佛又禪,更似乎是一個珠江畔的小城市,特別是初到佛山的外來人,在這個唯高樓大廈論發達的時代里面,都以為這就是大廣州身邊一個不起眼的窮小子。
實際上中國沒有一個省會城市的工業產值高的過佛山,而且佛山更可怕的是,幾乎都是民營企業。與傳統中心城市依賴于國資與外資不同,佛山的工業主要由民營資本推動。在GDP構成中,佛山民營經濟占比也高達61%,不僅超出全省平均值11個百分點,還超出廣深兩個一線城市20多個百分點,是珠三角城市中名副其實的民營經濟大本營。
廣佛同城十年過去了,外界的擔心好像沒有成真。佛山沒有因為交通和通信上的合流而被廣州吞沒,反而仍然保持著獨特的高速增長。民營資本對國資外資的基因抗性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實在的原因還是佛山獨特的競爭策略。
佛山躋身新一線城市并不是空想,而是有這樣的實力和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新一線城市的名單中盡早出現佛山這座城市,也期待佛山未來發展的越來越好!
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
躋身
躋身(拼音:jīshēn,英文:ascend),指突然獲得成績,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種行列、位置等。躋:登、上升;“躋”常誤寫為“擠”,應注意“躋”有“上升”的意思,而“擠”沒有。
工業
工業(industry),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們加工成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了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在古代社會,手工業只是農業的副業,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工業終于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是唯一生產現代化勞動手段的部門,它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