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虛實通路昆山科大企管系師生參與社區小
結合虛實通路 昆山科大企管系師生參與社區小農共同品牌發展
昆山科技大學企管系學生在陳怡昌老師的帶領下,結合107年大專院校農村共創實踐示范計劃,與龍崎DOC數位機會中心合作,舉辦龍崎DOC農特產展售中心暨竹藝體驗教室揭牌儀式。
昆山科大企管系陳怡昌老師利用企管系學與人力資源的課程,讓學生從團隊執行專案的角度出發,以龍崎地區為研究場域,與社區人士討論出以蝶豆花、沉香茶及竹編竹刻體驗課程為三大發展項目后,嘗試協助在地小農拓展網路上與實體上的行銷與展售管道。該專案同時與公廣系蔡佩芳老師合作,運用問題導向學習(PBL)的途徑,讓學生實際操作市場調查、品牌Logo設計、FB網路行銷經營、社區微拍攝、貨柜屋展場建置與實體推廣活動的規劃及執行。
除此之外,團隊以龍崎好物為品牌基礎,設計出品牌意象圖示并經營FB粉絲團,前往關廟山西宮、新市毛豆節、喜樹社區喜市集、安平老街、觀夕平臺及烏山頭水庫等地,進行實際推廣活動。最后于龍崎國小內以貨柜屋的形式,成立了農特產展售中心暨竹藝體驗教室。陳怡昌老師認為,此次專案展現了豐碩的成果,希望未來能整合各項計劃的資源,以更有效的協助社區產業發展。
龍崎國小陳新昌校長于揭牌儀式中指出,昆山科大長期在龍崎地區的投入,對于在地產業發展有實質的幫助。蝶豆花小農楊滋燕也說明,透過學校的協助,讓越來越多人知道龍崎的美景與特產,也增加了產品的管道。參與的企管系陳心綸同學表示,在協助建置貨柜屋展場時,首次嘗試與了解實體店面設計裝修上需要注意的面向,楊玹豪同學則認為自己缺乏設計與繪圖軟體使用的專業,但是透過品牌設計任務的完成,讓自己體認到在實作上需要精進之處。
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影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起來,再加上后期的工作而成。
本文相關詞條概念解析:
社區
社區是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個領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聯的大集體,是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內容,是宏觀社會的縮影。社會學家給社區下出的定義有140多種。盡管社會學家對社區下的定義各不相同,在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上認識還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認為一個社區應該包括一定數量的人口、一定范圍的地域、一定規模的設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類型的組織。社區就是這樣一個“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的特點: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