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處境艱難 子公司SERES裁員、暫停在美推出電動汽車
近日,據外媒報道,初創車企SERES(原名SF Motors)聯合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泰勒在給員工的一封信中提到,由于母公司中國企業小康股份正面臨著復雜的國內汽車市場環境,短期內在美國開辟新的市場、推出新的產品顯得不合時宜,因此做出管理層裁員90人、暫停在美國推出電動車等調整。
不過隨后SERES否認在其硅谷辦事處解雇90名員工這一說法,稱全美僅裁員47人。詹姆斯·泰勒表示,這次裁員包括硅谷辦事處的17個職位和印第安納州米沙瓦卡地區裝配廠的約30個職位。“這代表我們為新業務計劃與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狀況做出的必要調整。”
另外,SERES決定在美國市場推遲SF5量產版的上市。不過更有消息稱該公司在美國的組裝和銷售汽車活動已停滯近一年。
這家曾在2018年3月29日,在硅谷總部向全球首秀其電驅技術并收獲了諸如撬動全球直面特斯拉、為“造車新勢力”正名等的贊譽的從重慶開啟造車路、并瞄準中美兩大市場的“新勢力”怎么就被迫要暫緩美國市場的發展?
毫無疑問,這一決定是基于中國汽車市場現狀、中美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關稅這幾方面而作出的,而隨著SF5在美國市場的推遲,SERES決定先促進該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推出。
“在公司對美國市場還不熟悉的情況下,同時在中美兩個市場推出新產品,是非常復雜且風險很大的,當在中國的情況穩定下來,收到品牌和汽車產品的市場反饋,在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后,我們就可以將重點轉移到在美國市場推出新車。”泰勒說。
不過其實對于這一點,無論是SERES還是其母公司中國企業小康股份早有預見。對于國內目前已經泛濫的新能源,小康股份一開始就希望能夠在進軍海外市場后,再殺個回馬槍。
小康股份在2016年投入3000萬美元在美國硅谷正式成立了SF Motors,這家公司宣布從事智能電動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但主要的發展模式還是以收購海外成熟資產為路線——2017年6月,SF宣布以11000萬美元收購美國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AM General公司(簡稱AMG)的民用汽車工廠,包括與AMG民用汽車工廠相關的土地、廠房、工廠設備和配套設施等。
2018年小康股份進行了股權結構調整。2018年5月末,它將SF Motors、金康動力(三電生產企業)的100%股權轉讓給了金康新能源。自此,SF Motors變為金康新能源的美國子公司,并改名為金康SERES。
值得注意的是,7月25日,小康股份發布公告稱,將向證監會申請撤回購買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50%股權的重組方案申請文件,方案調整后重新申報。2018年11月,小康股份曾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向東風汽車集團購買其所持有的東風小康50%股權。
小康股份公告稱,由于近期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為更好地體現公司價值、切實維護上市公司和廣大投資者利益,公司決定對收購東風小康50%股權的重組方案進行調整。小康股份表示,在對重組方案進行調整后,將繼續推進收購東風小康股權事項。
此前,小康股份表示,東風公司成為小康股份的第二股東是看好其智能電動汽車板塊的發展前景。但據小康股份財報顯示,目前其旗下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板塊和新能源板塊(金康新能源)均面臨挑戰。特別是由于近年來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板塊發展,小康股份對于資金存在巨大需求。
從2018年以來,小康股份利潤下滑導致資金趨緊。同花順統計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小康股份連續三年實現凈利潤增長,從3億元增長至7.25億元。但2018年,小康股份同比下滑85%至1.06億元,并首次出現扣非凈利潤負值。
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小康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7.35億元,同比下滑24.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0.82億元,同比下滑137.01%。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板塊因公司智能電動汽車前期投入較大,期間費用增加,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減少1.98 億元。
另據公告顯示,金康新能源的經營情況也并不理想。數據顯示,2018年度,金康新能源營業收入約為0.26億元,凈利潤虧損約8.52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金康新能源營業收入約為0.11億元,凈利潤虧損約2.06億元。截至2019年3月底,金康新能源總資產為63.95億元,凈資產為30.16億元。
在今年6月,小康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引進重慶金新股權投資基金對金康新能源進行增資,增資金額為9.6億元,增資完成后,小康股份持有金康新能源的比例減為80.645%,金新基金持股19.355%。這也被業內認為是其資金趨緊的表現,在此情形下,小康股份海內外同時布局擴張的戰略備受質疑。
從目前在國內市場上,雖然有重慶國資委增資以外,其首款智能電動車SF5也于近日入選工信部目錄,但今后其資金、技術和管理都面臨較大考驗。畢竟過去五年,渾水摸魚的資本已經被悉數淘汰,剩下來的十幾家造車新勢力也舉步維艱,金康SERES還能走多遠,活多久,其實已能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