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清朝買官收據 以給災區捐款為名實為秀才捐監生
人民網長陽3月14日電 在中國的封建時期,曾有過明碼實價賣官買官的制度,叫“捐制”。在清代末期,由于戰爭不斷,內外交困,清政府財政空虛,“捐制”被當作增加財政收入的1個重要手段。至光緒、宣統年間,清廷更是不惜血本,不但將官位拿來打折出售,乃至開始實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3月14日,湖北長陽市民趙先生在家中翻出1份清宣統元年(1909年)“正實收”收執。憑著這張收執,趙先生祖上的秀才趙文菴可以取得進入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歷。
以給湖北災區捐款為名 實為秀才捐監生據趙先生介紹,這張“正實收”收藏于家中的1個破舊小木箱中,是世代傳下的,14日,他在整理家譜時意外發現了這張收執。經丈量,該收執長58厘米、寬28厘米,為棉紙質地,正上方有“正實收”3個大字。內中文字排列整齊,清晰易辨,詳細記載了湖北長陽縣人英俊趙文菴給湖北災區捐款的緣由、銀兩等內容。
按收執記載,光緒3102年7月,湖北省多地遭受水災,災民缺衣少糧,面黃肌瘦。湖北籌辦賑捐總局“依照4川山東湖南等省開辦賑捐所有虛銜”,接受了英俊趙文菴捐出的白銀4103兩2錢,按收執上所寫,趙文菴時年已28歲。他以秀才捐監生,以此取得進入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歷,這也是他步入仕途的最低門坎。
據長陽檔案館覃先生介紹:“他捐款的數字,收執上寫的是‘4103兩2錢’,相當于當時1位6品官員1年的俸祿。”
另外,“正實收”分為存根和正頁,且蓋了騎縫印,上面注明了買者籍貫及曾祖父、祖父、父親3代的姓名。
該“正實收”題名時間為宣統元年10月初8,由河南候補道黃勸辦,在民間收藏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但仍保存較為完全。
“正實收”對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人民網長陽3月14日電 在中國的封建時期,曾有過明碼實價賣官買官的制度,叫“捐制”。在清代末期,由于戰爭不斷,內外交困,清政府財政空虛,“捐制”被當作增加財政收入的1個重要手段。至光緒、宣統年間,清廷更是不惜血本,不但將官位拿來打折出售,乃至開始實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3月14日,湖北長陽市民趙先生在家中翻出1份清宣統元年(1909年)“正實收”收執。憑著這張收執,趙先生祖上的秀才趙文菴可以取得進入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歷。
以給湖北災區捐款為名 實為秀才捐監生據趙先生介紹,這張“正實收”收藏于家中的1個破舊小木箱中,是世代傳下的,14日,他在整理家譜時意外發現了這張收執。經丈量,該收執長58厘米、寬28厘米,為棉紙質地,正上方有“正實收”3個大字。內中文字排列整齊,清晰易辨,詳細記載了湖北長陽縣人英俊趙文菴給湖北災區捐款的緣由、銀兩等內容。
按收執記載,光緒3102年7月,湖北省多地遭受水災,災民缺衣少糧,面黃肌瘦。湖北籌辦賑捐總局“依照4川山東湖南等省開辦賑捐所有虛銜”,接受了英俊趙文菴捐出的白銀4103兩2錢,按收執上所寫,趙文菴時年已28歲。他以秀才捐監生,以此取得進入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資歷,這也是他步入仕途的最低門坎。
據長陽檔案館覃先生介紹:“他捐款的數字,收執上寫的是‘4103兩2錢’,相當于當時1位6品官員1年的俸祿。”
另外,“正實收”分為存根和正頁,且蓋了騎縫印,上面注明了買者籍貫及曾祖父、祖父、父親3代的姓名。
該“正實收”題名時間為宣統元年10月初8,由河南候補道黃勸辦,在民間收藏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雖歷經滄桑,但仍保存較為完全。
“正實收”對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據史料記載,在中國的封建時期,曾有過公然、明碼實價賣官買官的事,那時賣官買官制度叫“捐制”。捐官者繳納1定數額的銀兩后,手持買官收據就等著任職了。
清代中后期,由于戰爭不斷,內外交困,清政府財政空虛?!熬柚啤北划斪髟黾迂斦杖氲?個重要手段。至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清廷更是不惜血本,為了薄利多銷,將可捐官位打折出售,乃至開始實行監生、吏典的買賣。
賣官收入的銀兩要如數上繳國庫,由于買官人的很多,有些官員便中飽私囊。為避免這1現象,因而統1印制了買官收據,并將有關規定清楚地印在上面,在清代,這個買官的收據被稱為“正實收”。由于正實收上面清楚記載了所捐銀兩的數量,所以很難收進某個人的口袋。而“正實收”3個字,恐怕是正大光明地實際收到的意思了?!罢龑嵤铡睂α私猱敃r的歷史,特別是研究當時的吏制有其重要的價值。
原標題:湖北長陽發現清代買官收據 憑證可入國子監讀書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