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只賑濟家庭箱解草原之“渴”
法制晚報訊(記者張麗 通訊員王碩)記者從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了解到,紅基會援助內蒙古旱災受災地區的5000只“賑濟家庭箱”發放完畢,呼倫貝爾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的5000戶受災家庭領取賑濟家庭箱。
牧民告訴記者往年的草正常應該生長到這個高度(攝影付春來)
據介紹,今年入夏以來,受超強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內蒙古多地遭遇嚴重旱災,多達119萬人口因旱急需生活救助。8月24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啟動“天使之旅—內蒙古抗旱行動”,派出3支救災工作組赴呼倫貝爾、赤峰、通遼、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進行實地調研,組織發放幫助受災家庭度過一周應急生活的賑濟家庭箱。
在呼倫貝爾市新左旗等地,受災情況統計顯示,呼倫貝爾草場受旱面積達10242萬畝,是該市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情。
針對內蒙古旱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已經采取了多項應急措施,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也向呼倫貝爾、赤峰、興安、通遼、錫林郭勒五個地區各援助了1000只賑濟家庭箱。
持續5日的實地調查后,賑濟家庭箱配送程序于8月30日正式啟動。30日起首批1000只家庭箱發往呼倫貝爾市的4個受災旗縣,包括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陳旗和鄂溫克旗。1日至2日,救災工作組又分批將4000只家庭箱發往赤峰、興安盟、通遼、錫林郭勒盟的十幾個受災旗縣。
記者了解到,此次發放的賑濟家庭箱,特別針對旱災特點配置白面、大米、食用油、水等生活急需品,并在物資準備階段就與各受災地區紅十字會進行溝通,由當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進行核查,篩選出一批受災最為嚴重的家庭作為發放對象。
賑濟家庭箱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應對突發災害專門研發的公益產品,依托完整的發放體系,本著“一箱救災物資、一戶受災家庭、一周應急生活”的救災原則,在第一時間為受災群眾提供災后一周的應急生活保障。今年6月以來,中國紅基會已向江蘇、湖北、安徽等十省災區發放賑濟家庭箱共計27000只。 以上就是關于“5000只賑濟家庭箱解草原之“渴””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5000只賑濟家庭箱解草原之“渴””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