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健康課》:強迫癥了怎么辦?
你是不是經常懷疑自己沒有鎖門? 晚上睡覺,手機必須不關機并且放在枕邊?刪除文件后,一定要清空回收站?定的鬧鐘一定要調成整數?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的都有類似的強迫行為,比如反復檢查、反復清潔等,強迫行為是病嗎?這些強迫行為離強迫癥有多遠?強迫癥能夠治療嗎?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范肖冬教授為您破解強迫癥,找到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的根源:
◆ 強迫行為
強迫行為往往是為減輕強迫觀念而引起的焦慮,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順從性行為。但并不是所有強迫行為都有負面意義,很多職業,比如醫生、護士、司機、責編等等職位都有職業性的強迫行為,這些強迫行為保證了流程的安全,對社會有積極意義,所以是不需要治療的,還是需要找到合適的紓解壓力的方法。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范肖冬教授
◆ 強迫癥
強迫癥并沒有我們大多數人認知中的那么輕松,強迫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會有自殺傾向。而目前的治療手段,只能夠減輕、緩解狀態,達到治愈水平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強迫癥是無法治愈的。
哪些因素導致了強迫癥?
● 遺傳基因
家系調查發現,患者的父母中有約5%~7%的人患有強迫癥,遠遠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遺傳的影響,而人格特征又在強迫癥的發病中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強迫癥與遺傳有關。
● 幼年經歷
在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生理發育迅速,在與競爭激烈的社會交往中出現的不適應現象,可引起強迫癥狀的產生。
資料圖
● 性格因素
在臨床上也觀察到,約2/3的強迫癥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強迫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的特征是,膽小怕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嚴肅古板,辦事井井有條,力求一絲不茍,注重細節,酷愛清潔。
● 職業訓練
由于工作的關系所誘發的一類強迫癥,一般是因為工作壓力較大、心理狀態不能得到及時調節而導致的。
工作強迫癥的危害一般都會涉及工作效率方面。患者總會對自己不滿意,會習慣性地反省自己,甚至苛刻地檢查自己的言行,放大缺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通過重復某一行為或觀點,修正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牛角尖越鉆越深,最終讓自己陷入不反復做就焦慮,越做越焦慮的惡性循環之中。
解決方案:
在我們的強迫現象沒有嚴重到強迫癥的程度時,我們要預防的話,可以適當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多培養自己的愛好,放松自己,讓自己做一些有趣的事,忙碌起來。然后呢,在生活中遇到了壓力或者矛盾的時候,先去找自己的親人,朋友或同事去傾訴得到他們的安慰,盡管他們不是很專業,但是他們是出于真心就一定會有效果。
強迫癥是一個,治療起來確實是比較困難的一個病,我們能夠減輕它,但是完完全全地達到痊愈的水平,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那么治療的時候有哪些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主要有三大類:
● 心理治療
資料圖
● 藥物治療
資料圖
● 物理治療
資料圖
“受不了了,崩潰,同樣感受的吧友我們約個時間一起離開吧!”這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在患上強迫癥后在強迫癥討論社區留下的最后一句話。創新、創業是當下最流行的社交話題,失敗、減薪、降職是每個職場人頭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是又有幾個人沒有軟弱的時候?適當的減壓,適時的心理調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要接受同事、朋友、家人的不完美,在可以進行干預和調整的時候,不要讓自己、讓身邊的親友滑下強迫癥的深淵,對于強迫癥來說,預防大于治療。
身體的疾病往往顯而易見,精神的疾患相對不容易發現,《職場健康課》呼吁職場人,不僅要關注身體健康,更要關注看不見摸不著卻會帶來更加痛苦感受的心理健康,本周六(9月3日)18:05央視財經頻道《職場健康課》邀請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范肖東教授帶來“強迫癥到底強迫了誰”,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以上就是關于“《職場健康課》:強迫癥了怎么辦?”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職場健康課》:強迫癥了怎么辦?”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