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11億青少年因耳機面臨聽力損傷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1億青少年因不安全使用智能手機及配套耳機等設備,面臨聽力損傷風險。世衛組織還對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的研究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12歲至35歲人群中,近50%的人在使用個人音頻設備時,音量大到不安全的程度。
世衛組織:11億青少年因耳機面臨聽力損傷(供圖/華蓋)
在我國,有關機構曾做過一項抽樣調查,對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耳機使用率為99.8%,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已經出現了噪聲性聽力損傷的超過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
中華醫學會全國耳科學組組長孫建軍表示,很多人常戴耳機聽音樂,在公交車內、地鐵里、喧鬧的大街等嘈雜環境中,更是將聲音調得很大;還有人喜歡睡前戴著耳機聽音樂,并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喜歡將電視聲音開得很大,就好像是把一個強聲聲源放置在耳內。這種不良的用耳習慣將會導致聽力下降。
“很多年輕人因為輕微噪聲性聽力損傷而導致聽力下降,這在門診中太常見了!”北京同仁醫院耳科首席專家龔樹生感受很深。在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科的門診中,張道行主任發現,與70年代或者更早出生的人的聽力水平相比,80年代后出生的人們平均聽力下降嚴重,尤其是喜歡用耳機聽歌的年輕人,這部分人中,高頻水平聽力的損失最嚴重,因為主管高頻的毛細胞容易受到傷害,而罪魁禍首就是噪聲污染。
高頻水平聽力損失嚴重,最麻煩的就是不易被發現。一般來說,人類耳朵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在20Hz~20000Hz之間,4000Hz以上的頻率被稱為高頻。人與人正常交流,只要耳蝸的500Hz到3000Hz的頻率聽覺功能正常就行了,所以當高頻聽力受到損傷,人們往往完全沒意識。
人的聽力下降都是從高頻水平聽力向低頻水平聽力開始擴展的。如果高頻水平聽力損失引不起人們的注意,噪聲污染仍然存在的話,其他頻段的水平聽力就會出問題,慢慢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語言交流。
怎么才能判斷自己的高頻水平聽力正常還是不正常呢?這就需要去醫院聽力中心或者耳鼻喉科去接受專業的聽力測試了。
但也有一些小征兆可能提示我們的高頻水平聽力出問題了。
張道行主任介紹說,其實,在我們的語言中有一些聲音是屬于高頻的,如“4、9、10”,如果生活中這幾個聲音老聽不清楚或是弄混,最好去醫院做一下專業聽力檢查。
《美國醫學會期刊》雜志2010年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提出,如果高頻水平聽力損失,可能會影響人們學習英語。這項研究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夏哥洛茲基博士領銜。研究人員說,這些輕度聽力損失者能聽清楚英語里所有的母音發音,但可能聽不清T、K和S等一些子音的聲音。(綜合自中國婦女報健康時報) 以上就是關于“世衛組織:11億青少年因耳機面臨聽力損傷”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世衛組織:11億青少年因耳機面臨聽力損傷”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