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房顫患者人數高達800萬 增加中風風險
“我國房顫患者人數高達800萬人,有近1/3的卒中發生與房顫有關,已成為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 近日,由京華時報、搜狐健康頻道聯合主辦,以“房顫防治”為主題的在線訪談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劉文玲和張海澄主任醫師介紹說。
房顫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房顫作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擁有龐大的患者人群。“歐洲約有450萬人,美國約510萬人,而我國房顫患者人數高達800萬人。如果不采取預防治療措施,每年平均卒中發生率約為5% ,即每20名房顫患者中就會有約1人發生卒中;更重要的是,房顫相關性卒中通常較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更加嚴重。” 劉文玲主任醫師說。
此外,伴有房顫的卒中患者更有可能出現大腦皮質受損(如失語癥)、更為嚴重的肢體無力、意識不清、住院并臥床不起等情況,而且房顫患者的死亡率是非房顫患者的兩倍
房顫治療關鍵是抗凝
房顫新的治療理念已把降低死亡率作為核心,而抗凝治療已被證實是降低其卒中及死亡率的關鍵,
目前臨床應用預防房顫腦卒中的抗拴藥物主要為阿司匹林和華法林。然而,由于現有藥物存在諸多局限性,許多房顫患者并未接受有效的血栓預防治療。
“傳統‘金標準’華法林的局限性包括治療窗較窄、難以預測的劑量效應、諸多藥物相互作用和藥物食物相互作用、起效和失效較慢等,而且使用華法林需進行常規監測和劑量調整才能達到應有的抗凝療效;而阿司匹林雖然使用方便,但在高危患者卒中預防方面的保護作用并不充分。”張海澄主任醫師說。
隨著達比加群酯等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陸續上市,華法林這一經典老藥的諸多臨床應用局限由此得以避免。達比加群酯的用藥安全性、抗凝可靠性、服用方便性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大量臨床數據的確證。
近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公布的2012年房顫治療指南,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已被推薦作為房顫抗凝治療一線。 以上就是關于“我國房顫患者人數高達800萬 增加中風風險”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我國房顫患者人數高達800萬 增加中風風險”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