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藥中國行”暨北京站首場科普活動在京啟動
“藥物服用一定要按時”、“膠囊不可以打開服用”、“藥品不良反應不等同于副作用”……4月17日,由中國醫藥報社、中國醫藥物資協會聯合舉辦的“安全用藥中國行”啟動儀式暨北京站首場科普活動在北京拉開帷幕。
“安全用藥中國行”暨北京站首場科普活動在京啟動(供圖/華蓋)
在啟動儀式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領導與來自醫藥行業的有關負責人蒞臨現場并發表演講,專家學者、一線醫藥品牌企業代表匯聚一堂,進行一場惠及民生、關于安全用藥的交流。
自今年開始,“安全用藥中國行”科普公益活動將從每年三月份開始,在全國各地巡回集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主題宣傳活動。活動將走進全國多個省(市、區),在各地熱門商圈舉辦大型科普宣傳活動,以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為主題,開展健康促進和科普宣傳,旨在發揮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和《中國醫藥報》的專業媒體優勢,以通俗易懂、便于傳播的用藥安全科普讀本、報紙、網絡新媒體為載體,傳播安全用藥常識和健康生活方式,讓安全用藥理念走進千家萬戶。
此次舉辦的2016“安全用藥中國行”大型公益科普活動全國巡回的第一站——北京站科普活動,圍繞“安全用藥,科學抗癌”的主題,通過現場制定、發放抗癌教育核心信息和傳播材料,開展健康大講堂,醫學、藥學專家義診等宣教活動,普及安全用藥知識,增強民眾安全用藥能力,營造關心生命、支持安全用藥的良好氛圍。
中國醫藥報社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一活動,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帶給千家萬戶,增強民眾安全用藥意識,促進全民健康素養。并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企業和人士能夠加入到這一持續性的公益活動之中,為我國民眾的用藥安全、生命健康共同努力,貢獻力量。
安全用藥小貼士1:服藥時間有講究
飯前:進餐前30-60分鐘,需要此時服用的藥物通常有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腸吸收的特點。
飯后:進餐后15-30分鐘,此時服用的藥物是為了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或減慢排空更利于藥物吸收。大部分藥物都是飯后服用。
飯間:餐前1小時或者餐后2小時,目的是避免食物減少其吸收并可迅速入腸發揮作用,空腹服藥一般即飯間服藥。
飯時:進餐少許后服藥。需要此時服用的藥物大多需要食物中油脂類成分幫助藥物吸收,或者延長藥物在胃停留的時間,更持久地發揮藥力。
臨睡前:一般指臨睡前30分鐘服用藥物。
安全用藥小貼士2:六類藥物不宜用熱水送服
有些藥物對溫度很敏感,服用水溫過高,容易影響藥效。一般來說50-60℃的水就可以定義為某些藥物的“熱水”了。
①維生素類藥物
②含活性菌類藥物(干酵母、兒童益生菌沖劑等)
③某些活疫苗(預防小兒麻痹癥的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等)
④止咳糖漿
⑤清熱類中成藥
⑥膠囊藥物 以上就是關于““安全用藥中國行”暨北京站首場科普活動在京啟動”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安全用藥中國行”暨北京站首場科普活動在京啟動”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