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通道效應初顯集合信托規模下降計劃
⊙ 金蘋蘋 ○ 長弓
備受矚目的通道類業務,其規模在嚴監管環境下正逐漸顯現出收縮的苗頭。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集合信托的發行規模和成立規模均出現下降。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年初的節日因素等影響,各家公司清理通道類業務也對集合信托規模的變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用益信托統計顯示,今年1月市場上發行的集合信托計劃規模總計1297.44億元,去年12月為3596.85億元,環比下降63.9%。若再與去年1月的情況進行對比,這一數據同比下行24.2%。
已經在互聯中發展起來。但是這同時也在技術上為絡假的推陳出新提供了土壤。 就成立市場而言,今年1月市場上成立的集合信托規模為1143.83億元,環比去年12月3239.04億元的規模,下降64.7%;同比去年1月1596.66億元的規模,則下降28.4%。
“從以往數據來看,一般每年的頭兩個月的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規模都不大,因為上一年底沖量,已經用去部分額度。此外,受嚴監管政策影響,信托公司對融資方的審核更加嚴格,產品的發行更加謹慎,也是導致集合信托產品發行規模減少的原因。”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分析道。
而在華東地區某信托公司人士看來,雖然季節因素有一定的影響,但嚴監管下通道業務的規范,是當前集合信托規模漸漸收縮的主要原因。該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新增通道業務均已停止,而存量通道業務中,那些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業務也同樣面臨清理。“公司甚至定好了截至日期,屆時會把那些不合規的通道業務都停掉。”該人士向表示。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從資金運用方式看,素有“通道業務代名詞”的事務管理類信托的規模從去年二季度的12.48萬億元上升到13.58萬億元,占比從53.92%上升到55.66%。信托通道類業務的規模占比已然占到24萬億元行業資管規模的“半壁江山”。
事實上,去年末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規范銀信類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了加強銀信類業務監管的要求。那些幫助委托人規避監管、進行多重嵌套或者加杠桿的通道業務,成為監管明令禁止的對象。
《通知》發布后,就向銀監會信托部及北京銀監局作出“自律承諾”,稱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堅持穩中求進的前提下,2018年公司銀信通道業務規模只減不增。同時,將積極與存量通道業務中的合作方溝通,爭取提前終止部分業務。據了解,目前業內已經有不少信托公司跟進這一舉措,新增的通道業務規模或也因此大幅降低。
某信托公司高管對表示,對于信托而言,通道業務的重要意義正漸漸失去。“一方面,日漸降低的通道費率使得通道業務收益微薄,信托公司還需要承擔一定的通道風險。另一方面,通道業務對于信托公司而言,并不能發揮主動管理能力,對于信托公司轉型主動管理業務意義不大。”該人士預計,今年通道業務規模下行的趨勢不可逆轉,其拐點或已出現。
角膜炎有哪些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