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女王節”“女神節”演變過程中有奧秘
今天是38婦女節,這個在百年前由芝加哥女工罷工平權所誕生的節日,近幾年在全國市場領域正悄然產生著變化。在絕大多數商家的口號里,“婦女”這個詞逐步被淡出,隨之演變出來的是“女王節”、“女神節”等新名詞。在節日名稱的演化進程中,不論是實體商家還是電商,1直在不斷借勢促銷,力爭將3月8日打造成“消費節”。
婦女節變女神節 商家帥哥導購
作為春節后第1個促銷季,瞄準的又是常常“剁手”的女性,各大商家自然不會放過3月8日這個特殊的節日。有的商家出奇招拼顏值、拼活動、拼力度,推出“帥哥導購”、“女王車位”,有的則直接打出3.8折,試圖最大程度地提示女人們,這才是節日里的大促銷。
近日,在崇文門、西單、王府井商圈里,“婦女節”3個字罕見于商場的營銷文案中,取而代之的是 “女王節”、“女神節”、“女人節”等字樣,同時“樂享女人節、1起做女王”,“女神駕到”等粉紅風格海報也充斥眼球。
3月本是消費淡季,但3月女人節營銷活動,給商場帶來不錯的人氣和銷售。上周末,京城各大商場化裝品、褻服、女裝、珠寶等商品都呈熱賣趨勢。在折扣力度上,消費滿指定金額再減38元、購物3.8倍積分、全場第2件3.8折、部份品牌化裝品節日期間低至5折……試圖激起消費者的購物欲。
另外,百度外賣、逐日優鮮等電商平臺,也搭載38婦女節主題,立足愛漂亮會吃主題,推出“女王的花房”、“女王的甜品”活動頁面。
商家:更改婦女節名稱為帶動銷售
對為什么在商業宣揚中把婦女節變成女神節、女王節,某商場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商場的數據來看,有近7成的消費來自女顧客。更重要的是,女性在消費進程中,非理性消費的比例占20%以上,現場的情緒、氣氛、廣告都會成為促使女性下單的緣由。比如在1些化裝品柜臺,高顏值的帥哥作為導購也許也能拉升女性購買力。
1家大型購物中心負責推行的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商家捉住所有的節日做文章,才有了“節日經濟”的說法,而“婦女節”得到商家的重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該業內人士說,從春節到51節,中間存在促銷的空檔期,都沒有特別合適專門針對女人促銷的節日。特別是服裝行業,由于春季比較短暫,春裝沒有季節去銷售,好容易有個婦女節,商家都會盡量去美化這個節日的寓意和名字,這樣才顯得更加時尚,比如叫“女人節”、“女神節”、“女王節”等等,吸引女性去消費。 “女性更愛逛街、愛消費,平時花錢太多可能會覺得這樣很敗家,但是1旦有了過節這個理由,女性消費起來也理直氣壯,減少心理負擔。”
對婦女節1詞的變化,消費者也并不是不買賬。北京青年報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余位消費者,部份受訪者表示,看到女王節、女神節的稱呼感覺心理更容易接受,有1些年輕女性表示對被稱作“婦女”有些反感,緣由是“被叫老了”、“太落伍了”等。另外也有很多受訪者表示,商場如何稱呼“婦女節”無所謂,只要促銷夠吸引人就好。
說法
婦聯:婦女節內涵不應庸俗化
針對商家將38婦女節打造成購物的“女神節”、“女王節”這1新現象,北京市婦聯相干負責人表示,38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同等、發展的節日。購物是“她經濟”下的錦上添花,但節日的內涵傳統不能丟。
該負責人告知北青報記者,今年是38國際婦女節走過的第107個年頭,長時間以來婦聯1直把38婦女節作為宣揚婦女工作、婦女典型的1個時間節點和載體。隨著時間的發展,特別是年輕女性對38婦女節的關注,再加上商業因素的助推,現在圍繞婦女節有了多種多樣的活動,特別是商家推動的購物,漸成主流,它從1定程度上來講豐富了“婦女節”的內涵。
但是38婦女節的意義遠不止吃喝玩樂買東西這么簡單,它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爭取發展、爭取男女同等的節日。1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婦女為爭取本身的權利做出了不懈努力。38婦女節的意義和內涵不應當被人們淡忘。
作為婦聯更希望這1天全社會都能夠提倡其本身的主流價值觀,也就是提倡女性關注本身在社會、家庭生活中同等的權利;把我們在經濟、社會領域優秀的女性業績和溫暖的氣力傳遞給更多的年輕女性,讓她們從榜樣的身上找到前進的動力,贏得更美好人生的能量。所以,38婦女節前后,作為婦聯會推出全國38紅旗手、38紅旗集體等多項評選。
全國婦聯主管的中華女性網特約評論員高富強也認為,各種面向女性的促銷噱頭可謂花樣繁多,乃至不惜冠以“女王”之尊。本來是爭權利促同等的“國際婦女節”,到了這些精明的商家眼里,就成了純潔買買買的消費節。商業化、文娛化、庸俗化使38婦女節背離了它的初心。
大事記/38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的概念萌發在20世紀初,國際社會正處于工業化時期,急劇增長的人口,激進的意識形態,社會狀態10分動蕩。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
19041904年4月,中國的《婦女界》發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說》
1907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在上海創辦。秋瑾任主編兼發行人。
19091909年,根據美國社會黨的宣布,第1個國際婦女節2月28日在美國被定為2月的最后1個星期天直到1913年。
19101910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主義國際會議上決定要確立1個婦女節日,作為對婦女運動所做出的成績的嘉獎。這個計劃由來自17個國家的100多名婦女指定,其中包括最早在芬蘭國會中獲得選舉權的3名婦女。但在那次會議上并沒有肯定1個準確的日期。
19111991年,但在臺灣島內內政部卻取消了本來婦女節時婦女可以放假的規定。
1911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將婦女節定為3月19日,超過1百萬人在當天參加了集會。除要求得到選舉權和政府公職權,她們還要求得到同等的工作和就業培訓機會,并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別輕視。不到1周,在1911年3月25日紐約產生了悲劇,1場大火奪去了140多名女工的生命,她們大多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這個事件給了美國政府極大的壓力,工作環境卑劣釀成的災害不容忽視,國際婦女節的制定擺上了臺面。
1913⑴914在1次大戰前夕的和平運動中,俄國婦女在1913年2月的最后1個星期天慶祝了她們的第1個節日。而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在隨后的幾年里,婦女們總是在3月8日前后來舉行集會,表達她們團結起來抵抗戰爭的決心。
19171917年,2百多萬俄國兵士死在戰爭中,俄國婦女再次選擇在2月的最后1個星期天為“面包與和平”舉行罷工。不顧政府的反對,婦女們走上街頭。4天后沙皇不能不退位,臨時政府賦予婦女們選舉權。這個歷史性的星期天是羅馬公歷的2月23日,而在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歷中,這1天是3月8日。
19751975年聯合國宣布為國際婦女年。每一年于3月8日舉行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1975年、1980年和1985年,聯合國前后在墨西哥、丹麥和肯尼亞召開了3次世界婦女大會紐約婦女為爭取同等權利舉行示威游行19761976年至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10年。
19771977年:支持婦女工作權利。
19781978年:生育選擇自由的權利。“我不是1個生育機器!”廣大婦女要求選擇生育、自由墮胎的權利。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今天是38婦女節,這個在百年前由芝加哥女工罷工平權所誕生的節日,近幾年在全國市場領域正悄然產生著變化。在絕大多數商家的口號里,“婦女”這個詞逐步被淡出,隨之演變出來的是“女王節”、“女神節”等新名詞。在節日名稱的演化進程中,不論是實體商家還是電商,1直在不斷借勢促銷,力爭將3月8日打造成“消費節”。
婦女節變女神節 商家帥哥導購
作為春節后第1個促銷季,瞄準的又是常常“剁手”的女性,各大商家自然不會放過3月8日這個特殊的節日。有的商家出奇招拼顏值、拼活動、拼力度,推出“帥哥導購”、“女王車位”,有的則直接打出3.8折,試圖最大程度地提示女人們,這才是節日里的大促銷。
近日,在崇文門、西單、王府井商圈里,“婦女節”3個字罕見于商場的營銷文案中,取而代之的是 “女王節”、“女神節”、“女人節”等字樣,同時“樂享女人節、1起做女王”,“女神駕到”等粉紅風格海報也充斥眼球。
3月本是消費淡季,但3月女人節營銷活動,給商場帶來不錯的人氣和銷售。上周末,京城各大商場化裝品、褻服、女裝、珠寶等商品都呈熱賣趨勢。在折扣力度上,消費滿指定金額再減38元、購物3.8倍積分、全場第2件3.8折、部份品牌化裝品節日期間低至5折……試圖激起消費者的購物欲。
另外,百度外賣、逐日優鮮等電商平臺,也搭載38婦女節主題,立足愛漂亮會吃主題,推出“女王的花房”、“女王的甜品”活動頁面。
商家:更改婦女節名稱為帶動銷售
對為什么在商業宣揚中把婦女節變成女神節、女王節,某商場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商場的數據來看,有近7成的消費來自女顧客。更重要的是,女性在消費進程中,非理性消費的比例占20%以上,現場的情緒、氣氛、廣告都會成為促使女性下單的緣由。比如在1些化裝品柜臺,高顏值的帥哥作為導購也許也能拉升女性購買力。
1家大型購物中心負責推行的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商家捉住所有的節日做文章,才有了“節日經濟”的說法,而“婦女節”得到商家的重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該業內人士說,從春節到51節,中間存在促銷的空檔期,都沒有特別合適專門針對女人促銷的節日。特別是服裝行業,由于春季比較短暫,春裝沒有季節去銷售,好容易有個婦女節,商家都會盡量去美化這個節日的寓意和名字,這樣才顯得更加時尚,比如叫“女人節”、“女神節”、“女王節”等等,吸引女性去消費。 “女性更愛逛街、愛消費,平時花錢太多可能會覺得這樣很敗家,但是1旦有了過節這個理由,女性消費起來也理直氣壯,減少心理負擔。”
對婦女節1詞的變化,消費者也并不是不買賬。北京青年報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余位消費者,部份受訪者表示,看到女王節、女神節的稱呼感覺心理更容易接受,有1些年輕女性表示對被稱作“婦女”有些反感,緣由是“被叫老了”、“太落伍了”等。另外也有很多受訪者表示,商場如何稱呼“婦女節”無所謂,只要促銷夠吸引人就好。
說法
婦聯:婦女節內涵不應庸俗化
針對商家將38婦女節打造成購物的“女神節”、“女王節”這1新現象,北京市婦聯相干負責人表示,38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同等、發展的節日。購物是“她經濟”下的錦上添花,但節日的內涵傳統不能丟。
該負責人告知北青報記者,今年是38國際婦女節走過的第107個年頭,長時間以來婦聯1直把38婦女節作為宣揚婦女工作、婦女典型的1個時間節點和載體。隨著時間的發展,特別是年輕女性對38婦女節的關注,再加上商業因素的助推,現在圍繞婦女節有了多種多樣的活動,特別是商家推動的購物,漸成主流,它從1定程度上來講豐富了“婦女節”的內涵。
但是38婦女節的意義遠不止吃喝玩樂買東西這么簡單,它是世界各國婦女爭取和平、爭取發展、爭取男女同等的節日。1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婦女為爭取本身的權利做出了不懈努力。38婦女節的意義和內涵不應當被人們淡忘。
作為婦聯更希望這1天全社會都能夠提倡其本身的主流價值觀,也就是提倡女性關注本身在社會、家庭生活中同等的權利;把我們在經濟、社會領域優秀的女性業績和溫暖的氣力傳遞給更多的年輕女性,讓她們從榜樣的身上找到前進的動力,贏得更美好人生的能量。所以,38婦女節前后,作為婦聯會推出全國38紅旗手、38紅旗集體等多項評選。
全國婦聯主管的中華女性網特約評論員高富強也認為,各種面向女性的促銷噱頭可謂花樣繁多,乃至不惜冠以“女王”之尊。本來是爭權利促同等的“國際婦女節”,到了這些精明的商家眼里,就成了純潔買買買的消費節。商業化、文娛化、庸俗化使38婦女節背離了它的初心。
大事記/38婦女節
國際婦女節的概念萌發在20世紀初,國際社會正處于工業化時期,急劇增長的人口,激進的意識形態,社會狀態10分動蕩。以下就是重要事件的年代:
19041904年4月,中國的《婦女界》發表了《女子家庭革命說》
1907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在上海創辦。秋瑾任主編兼發行人。
19091909年,根據美國社會黨的宣布,第1個國際婦女節2月28日在美國被定為2月的最后1個星期天直到1913年。
19101910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主義國際會議上決定要確立1個婦女節日,作為對婦女運動所做出的成績的嘉獎。這個計劃由來自17個國家的100多名婦女指定,其中包括最早在芬蘭國會中獲得選舉權的3名婦女。但在那次會議上并沒有肯定1個準確的日期。
19111991年,但在臺灣島內內政部卻取消了本來婦女節時婦女可以放假的規定。
1911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將婦女節定為3月19日,超過1百萬人在當天參加了集會。除要求得到選舉權和政府公職權,她們還要求得到同等的工作和就業培訓機會,并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別輕視。不到1周,在1911年3月25日紐約產生了悲劇,1場大火奪去了140多名女工的生命,她們大多是意大利和猶太移民。這個事件給了美國政府極大的壓力,工作環境卑劣釀成的災害不容忽視,國際婦女節的制定擺上了臺面。
1913⑴914在1次大戰前夕的和平運動中,俄國婦女在1913年2月的最后1個星期天慶祝了她們的第1個節日。而在歐洲的其他地方,在隨后的幾年里,婦女們總是在3月8日前后來舉行集會,表達她們團結起來抵抗戰爭的決心。
19171917年,2百多萬俄國兵士死在戰爭中,俄國婦女再次選擇在2月的最后1個星期天為“面包與和平”舉行罷工。不顧政府的反對,婦女們走上街頭。4天后沙皇不能不退位,臨時政府賦予婦女們選舉權。這個歷史性的星期天是羅馬公歷的2月23日,而在其他國家所使用的陽歷中,這1天是3月8日。
19751975年聯合國宣布為國際婦女年。每一年于3月8日舉行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
1975年、1980年和1985年,聯合國前后在墨西哥、丹麥和肯尼亞召開了3次世界婦女大會紐約婦女為爭取同等權利舉行示威游行19761976年至1985年為聯合國婦女10年。
19771977年:支持婦女工作權利。
19781978年:生育選擇自由的權利。“我不是1個生育機器!”廣大婦女要求選擇生育、自由墮胎的權利。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以上就是關于““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女王節”“女神節”演變過程中有奧秘”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女王節”“女神節”演變過程中有奧秘”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