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總經濟師發言人解讀全國現代農業發展
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國政府網13日受權發布了規劃全文。在農業部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全面解讀了這一規劃。
在“三化同步”中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
據陳萌山介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為全面加快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經國務院批準,由農業部牽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工業與信息化部、商務部共同參與,在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地方政府、農業專家和涉農企業等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這一規劃,并經國務院審定通過。
陳萌山說,現代農業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主要體現為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這些內容,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都有明確表述。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明顯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農業科技貢獻率還相差約20個百分點,農業生產人畜力比重仍接近50%,農業發展依賴水土資源消耗、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沒有根本改變,這說明農業現代化已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短腿,必須盡快補齊。”陳萌山表示。
他說,國務院發布第一部指導全國現代農業建設的規劃,這是從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做出的一項重大部署,標志著發展現代農業從目標倡導變成了實際舉措,現代農業發展在國家政策的頂層設計上有了總體部署安排,今后5-10年現代農業發展有了綱領性文件,“十二五”將成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時期。
到2015年條件較好區域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據陳萌山介紹,規劃的一大亮點就是首次在國務院文件中明確從定性定量兩方面提出了今后5至10年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奮斗目標——到2015年,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物質裝備和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東部沿海、大城市郊區和大型墾區等條件較好區域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術裝備先進、組織方式優化、產業體系完善、供給保障有力、綜合效益明顯的新格局,主要農產品優勢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從具體發展水平看,規劃從農產品供給、農業結構、物質裝備等7個方面提出了27個發展指標,其中包括: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4億噸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5%,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3等內容。到2020年,現代農業建設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農產品優勢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為此,規劃提出了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全局的八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包括穩定發展糧食和棉油糖生產,積極發展“菜籃子”產品生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業。
二是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包括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轉化應用,壯大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三是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包括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養殖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四是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包括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五是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水平,包括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跨越式發展,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能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六是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增強農業公益性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經營性服務。
七是加強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包括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加強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大力推進農業節能減排。
八是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包括加大示范區建設力度,發揮示范區引領作用。
全力破解“誰來種田”難題
陳萌山說,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解決“誰來種田”“誰來養豬”的問題,需要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等方面下功夫。
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規劃將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十二五”時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任務之一,從增強農業公益性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經營性服務兩方面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培育壯大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提升農機作業、技術培訓、農資配送、產品營銷等專業化服務能力,為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產經營服務。
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面,規劃在重點任務中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經營。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生產和經營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規模化生產基地。
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現代化農業必須要有現代化的農民,規劃在重點任務中就壯大農業農村人才隊伍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育一批種養業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農民,鼓勵和支持新一代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在農村或者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的現代化經營。
在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方面,規劃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補貼力度、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等方面做了明確部署,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去年底,國務院表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個人,其中不乏種糧規模超過1萬畝、甚至達到五六萬畝的農戶。現在東南沿海一些村莊,常常是一兩戶農民種了一個村的地。黑龍江墾區,一個農戶種幾百畝地。”陳萌山說。
先聲藥業上市先聲藥業
丁桂薏芽健脾凝膠怎么樣
小孩不愛吃飯怎么辦
肝性腦病
- 2022紹興市公務員考試筆試時間重啟公告
- 后生初期|懷后生前三個月不能說?這是迷信還是另有說法?
- 良品鋪子:合計持股7.51%的高瓴擬減持不超6%公司的股份
- 東宮番外102:小楓為女子發聲,近臣卻擔心他們妻女都被拐跑了
- 【以前靚湯】清熱利濕還潤燥,夏天就連湯水也要清清爽爽才舒服!
- 光排管散熱器規格涵義
- 稱重傳感器616-500KG 特里奧 tedea
- 第三屆飛魚獎國際宣傳片創意設計大賽
- 歐陽福旺個人畫展東安開展 40余幅國畫作品慶賀二十大
- AMD Ryzen CPU自動內存效能工具專利曝光 內存性能徹底釋放
- 【醫學小常識】慢阻肺患者睡覺時不成形易腹瀉?這三款代茶飲總有一款能幫你!
- 《小歡喜》盡顯中年職場人生百態,工作一生象征意義只在寸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