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入股信托十年潮起潮落資管新規下財富管嗎
本報 張奇 北京報道 4月11日,央行行長在博鰲亞洲論壇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
在今年底以前將推出的措施中,包括鼓勵在、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金融領域引入外資。“這一舉措將進一步增強競爭力,促進行業優化資源配資,也會增強信托所面臨的競爭環境。”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認為。
2007年首家外資入股信托至今已十年,但基于經營戰略、投資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近年來外資股東退出信托趨勢明顯。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梳理,外資持股信托數最高時達11家,目前已降至8家,此外還有4例持股比例減少。
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陳赤認為,以前引進外資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有一些降低效率,與當時信托業務特征有關。彼時信托以融資類業務為主,外資起到的幫助作用不大。“如果信托公司轉型以投標品、PE、財富管理為主,就非常有必要引入外資。現在是信托引入外資一個比較好的時期。”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外資入股信托的積極性還不確定:一是外資更看重進入銀行、、等金融領域;二是信托開放并沒有較之前有更實質的政策內容;三是長久未批成立新的信托公司,且監管形勢較為嚴峻,未來發展趨勢有待觀察。
外資入股將走出停滯期?
自2015年來,外資退出信托已非新鮮事。最近的一次退出案例是,2017年11月,(,)對中航信托增資18億。由于外資股東華僑銀行未參與出資,增資完成后,華僑銀行持股比例由19.99%降至17.27%。
中航信托董事長姚江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華僑銀行未參與本次增資,主要是因為去年參與其他國際并購,需要符合相應資本集中度要求。“華僑銀行對我們作出的股東回報非常滿意,雙方也期待后續更多的合作。”
據梳理,完全退出信托的外資機構共三家,分別為:2015年10月,麥格理資本將所持華澳信托19.99%股份轉讓給重慶財信企業集團。2015年底,摩根士丹利將所持全部杭州工商信托11.05%股份轉讓給綠地金控,轉讓前因未參與增資,持股比例由19.9%稀釋至11.05%。2016年4月,蘇格蘭皇家銀行將持有蘇州信托19.99%股權轉讓給蘇州銀行。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減持股份的案例。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梳理,包括2015年6月,因新華信托增資引進三席股東,的持股比例由19.5%稀釋至5.57%;2015年8月,威益投資因未同步參與增資,持股比例下降;2016年,國民銀行將所持8.4167%興業信托股權轉讓給福建省能源集團;2017年,華僑銀行未參與中航信托增資等。
在2015年外資開始撤退前,外資入股信托又是另一番景象。有業內人士將外資入股信托公司歷程分為三大階段:2007年以前的艱難破冰期,年的黃金發展時期,2013年至今的停滯分化期。
早在2004年以前就有外資公司籌劃入股信托,但種種原因導致入股計劃進展緩慢;直到2007年11月,安石投資參股北京信托獲批,成為外資成功入股信托第一例。
此后,外資入股信托“捷報”頻傳。至2008年,已有英國安石投資與北京信托、澳大利亞國民銀行與聯華信托(現興業信托)、巴克萊銀行與新華信托“聯姻”,另外報批多時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入股蘇州信托、摩根士丹利入股杭工商信托獲得監管批準。
之后不到5年時間,先后有11家外資機構入股國內信托公司。不過在2012年摩根大通入股百瑞信托后,外資入股信托陷入沉寂,并于2015年開始退潮。
助力信托轉型時機顯現?
潮起潮落,背后原因復雜。
政策上,2007年8月下發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規定,單個境外機構入股信托不得超過20%,可以看作外資進入的重要起點,也是目前外資持股信托普遍在19.99%的關鍵原因。
之后,銀監會于2015年6月放開外資持股要求,《信托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明確,外資絕對控股信托不得超過1家。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雖然監持股比例限制放開,但外資持股想控股較難。“控股權相當寶貴一般不會出讓。”
給玩家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戰斗體驗。鼠標光標代替瞄準點向敵人發動精準攻擊的TPS模式 與政策放松不匹配的是,外資在陸續退出。外資進退有其自身考量。“一方面可能外資經營理念與我國實情不符;另外可能也與國際金融環境有關,由于本國金融市場動蕩等原因而逐漸縮投資。”華東某信托人士稱。
另有華北某信托公司人士認為,退出最現實的原因就是投資標的業績表現。
陳赤稱,信托業之前的發展特征是以融資類為主,比如、政府平臺融資等,這跟我國當時的情況相匹配,但這些業務外資并不擅長,而且對這類業務的標準、風控措施有不同理解。中方和外方風控差異較大,導致效率不高,互相牽涉,沒有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陳赤認為,目前資管新規即將落地,信托公司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轉型方向已較為明確,即融資類占比下降,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業務占比上升,不論是資產管理(投標品、PE股權等),還是財富管理,這恰恰都是外資機構的強項。
袁吉偉也認為,下一步金融業對外開放仍是大勢所趨,信托公司可以結合轉型發展的需求,在加強財富管理、境外業務以及基礎管理等方面發揮外資股東優勢。
貴陽哪家白癜風醫院好- 明天六月初一“半年節”,隆重程度僅次于大年初一,祈福豐年人團圓
- 為解開惠勒大腦的秘密,他偷走大腦切成240塊,發現了什么?
- 85歲婆婆終于醒悟過來,她要花掉自己的天和錢不留給子孫們
- 投資者提問:公司的董事長在今年的技術年會表現形式演講中透露今年上半年的形勢不是...
- “踢進1球”贏得了20萬元頭獎!他是怎么做的……
- 泰山迎來亞冠艱難一戰:首爾將全主力出戰,泰山打進一球便是勝利
- 擠奶緊身算什么!現在“護奶緊身”才是真的火,甜中帶撩美爆了
- 27萬元威士忌途中燒毀,快遞公司愿賠2000元,原告判了
- 湖人好事將近!最完美買入或已達成,3D高手加盟輔助詹眉很適合
- 珍惜那個時會頂嘴、死不認錯的孩子吧
- iPhone 14:關于蘋果這一代 iPhone 的每一個令人興奮的謠言和泄密
- 華為回應陳茉莉之后,你知道野雞大學“愛爾蘭歐洲大學”博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