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打造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勝地
這只是德陽市第四屆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的前奏。9月22日至23日,德陽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在羅江正式開幕,借此,羅江正以全新形象和面貌越來越多地吸引著外界的目光。
羅江,地處成德綿中軸線上,目前正深入 “推進二次創業,再造一個羅江”,通過不斷實踐,在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同時,充分利用自身豐富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和成德綿區域節點城市區位優勢,全力打造四川特色文化旅游勝地。
“三國蜀漢主戰場,運動休閑新天地”,這就是文旅視野中的新羅江形象,既凸顯了具有三國文化、調元文化、佛教文化等深厚內涵的歷史文化名城魅力,又創新打造成為符合時尚需求的生態戶外休閑運動旅游目的地。
爭創4A景區古戰場綻放新活力
近日,隨著最后一車瀝青混凝土鋪筑落地,龐統祠旅游道路延長線新建工程正式竣工通車,標志著羅江白馬關景區旅游道路路網改造升級全面完成。成綿高速公路南行方向羅江段白馬關匝道同樣在不久前投入試運行。兩條道路的相繼通車,為游客進入白馬關景區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良好的道路通行環境。
羅江自古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塞,史稱“三國險阻之區、兩川咽喉之地”。白馬關,因三國時期劉備軍師龐統騎白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是劍南蜀道進入成都平原的最后一關。白馬關景區內擁有龐統祠、倒灣古鎮、鳳雛莊、金牛古道、換馬溝、落鳳坡、諸葛點將臺、八卦谷等三國文化遺跡,如一串明珠串聯起羅江旅游最亮麗一環。
最亮麗的這一環正在產生集聚效應
目前,白馬關景區正抓緊創建4A級景區。宏偉藍圖下,白馬關景區總體規劃達14平方公里,分為4個功能區,分別是以三國歷史文化為主題的龐統祠旅游區,以現代運動休閑為主題的體育運動休閑區,以宗教養生為主題的萬佛寺旅游區,以果園、無公害蔬菜基地及新農莊建設為主題的特色農業園區,從而將白馬關景區打造成為集文化觀光、旅游購物、運動養身、休閑娛樂、生態農業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
其中,打造中國西部戶外運動旅游基地是藍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根據《中國羅江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專項規劃》,羅江的山地戶外基地將以山地戶外運動、山地戶外休閑、山地戶外教育、山地戶外用品制造4大組團出現。
目前,真人cs、高空拓展、八卦谷叢林穿越、酷車公園等一系列戶外活動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其中部分項目已經建成。此外,川內首條專業山地自行車賽道也在白馬關景區建成,賽道長達5.5公里,可對外承接專業比賽。今后,白馬關景區還將開通空中旅游項目,建設一個直升機航空培訓基地,引進市場潛力巨大的動力三角翼項目,滿足旅游愛好者的不同需求。
一系列努力換來回報,目前,白馬關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已通過專家實地初驗,有望在近期正式掛牌。
激活調元文化《醒園錄》中尋找舌尖誘惑
在羅江,豐富的三國文化、調元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織融合,醞釀了獨特的人文風貌。如何將這些豐富的人文資源轉化成特色文化旅游產業?羅江在“二次創業”尋求轉型發展的實踐中邁出堅定步伐。
現代川菜,誕生于羅江。這句話因寫作美食巨著《醒園錄》的作者李調元就是羅江人,至今,清代文豪李調元家族“叔侄一門四進士,弟兄兩院三翰林”在羅江都被傳為佳話。《醒園錄》內容包括古代飲食、烹調技術等,包含120多道菜式,記錄詳盡,為現代川菜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打下了基礎。
走進羅江縣城,過了太平廊橋,跨過左邊的石橋,就是李調元紀念館。作為清代中葉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李調元一生著述等身,并形成以詩詞、戲劇、美食、休閑為主題的調元文化。
為激活調元文化,羅江開展中國詩歌節、川劇品牌打造項目等一系列活動,為羅江注入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內涵。
如今,在“舌尖”成為關鍵詞的當下,羅江再次發力,挖掘調元文化寶庫,依托“川菜之父”美譽,打造美食文化旅游“一條龍”服務。
如今,《醒園錄》中所記載的菜式正在羅江民間發揚光大。“汶江鱖魚”、“羅江豆雞”、“蒸豬頭”、“花生拌韭菜”、“花生灌臘腸”等均成為羅江有名的美食。
配合調元文化的打造,羅江著重發展以美食體驗、美景欣賞、休閑娛樂為主的鄉村旅游。羅江縣政府提出規劃,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要以貴妃棗鄉村旅游園區為龍頭,進一步挖掘展示調元文化,融入旅游要素,完善服務功能。
規劃之下,一家家“星級農家樂”在羅江的溪流淺丘中開門迎客,家家有“調元特色菜”,戶戶辦休閑娛樂活動,讓游客在追尋川菜文化之源的旅途中能夠春看花、夏避暑、秋嘗果、冬品韻,感受清代文化大家的自如生活。
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Ⅰ)與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Ⅱ的區別腸胃調養
治療癲癇
手掌發熱
小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