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重疾表是如何誕生的哈
一起來看重疾表是如何誕生的
盡管小崔和出版方對稿酬問題始終不肯 實話實說 【摘要】重大疾病不僅影響著群眾的健康,還給群眾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為了了解我國重大疾病的發生概率,首套《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正式發布。
11月1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結束了我國保險業18年來有重疾險但無重疾表的歷史。
重疾表項目組成員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中表示,整個編制過程采用了樣本保單7500萬件,并在樣本量是國外10倍的情況下,用相當于一半時間完成了重疾表的編制,不論是樣本數據量還是編制效率,都實現了突破。
重疾險這一險種起源于1983年的南非,于1995年被引入中國市場后,很快發展成為我國主要保障型險種之一
。時至2012年,重大疾病保險實現保費收入406億元,為近9000萬人提供了1.6萬億元的重大疾病保障。
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一直沒有重大疾病發生率表。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和準備金評估時,只能參考再保險公司特別是外資再保險公司提供的數據,而這些經驗多基于東南亞國家的保單數據,可靠性、準確性和適用性不高,制約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發展。
鑒于此,中國精算師協會于2011年成立了經驗分析辦公室,從國壽、平安、太平洋等國內6家大型壽險公司和1家最大再保險公司抽調13名技術骨干,于2011年10月份啟動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編制項目。
歷史一年多,經過數據收集、數據上報和校驗、發生率表編制、專家論證等多個編制環節后,項目組份于今年6月完成了我國第一張重疾表。該套重疾表共有5張表,包括6病種經驗發生率男性表和女性表、25病種經驗發生率男性表和女性表,以及惡性腫瘤、急性心梗、腦中風等3種主要重大疾病的單病種發生率參考表。
重疾表項目組成員表示,重疾表編制最難地方在于處理高齡數據。由于重疾險的被保險人一般投保年齡最大為60~65歲,70歲以上的保單數據不足,使得這部分的編制難度增加。項目組通過借鑒人口數據和數學模型推導的辦法,歷時三個月時間終于攻克這一難關。
從2013年12月31日起,保監會將以該重疾表作為準備金評估用表,用于重大疾病保險產品的法定準備金評估工作。業內人士表示,這將為重疾產品提供法定準備金的統一評估基礎,有利于各公司提取充足的準備金應對未來的賠付,使受保人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對險企而言,重疾表推出后,險企可以參考符合我國受保人群特點的重疾發生率表,將有助于合理定價、開發更有針對性的產品,或將帶動各保險公司重疾產品升級。
慧擇提示:《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已經出臺,有關重疾險產品是否會漲價的問題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可能是由于決定重疾險價格的因素很多,重疾表只是諸多影響價格因素中的一個,所以重疾險價格不會有明顯變化。
廣州白癜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