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十根煙 慢阻肺離你不遠
一天十根煙慢阻肺離你不遠(供圖/華蓋)
位列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高達8.2%,幾乎2/3的患者都對這種病沒有概念……如此“低調”的疾病正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今天是“世界慢阻肺日”,9時至11時30分,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門診樓(B座)一樓大廳將舉行大型義診活動。本報與該院呼吸科聯手,為最先到達現場的30名讀者進行免費肺功能檢測。只要您關注快報健康微信,將消息轉發給朋友或朋友圈,就可享受這福利。
吸煙誘發慢阻肺“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多認識這種疾病。”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賴雁平介紹,呼吸是否順暢,直接關系著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然而,“慢阻肺”通常起病慢、癥狀不顯,很難被人關注與及早發現。
誘發“慢阻肺”的最大因素是吸煙,此外還有粉塵污染。研究顯示,一天10支煙連吸5年,就有可能患上“慢阻肺”。
“以前門診一周也見不到一兩個40歲以下的女性吸煙者,現在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一兩個,吸煙人群低齡化,尤其是女性增多,是醫生最擔心的事。”賴雁平主任說,確診“慢阻肺”的標準是肺功能檢測,建議常年吸煙及在粉塵環境中生活、工作的人,尤其年過40歲的,最好每年一查。
為何忽視慢阻肺“慢阻肺”具有高致病、高致殘、高致死等特點,可一直得不到人們的重視。賴雁平主任的解釋是,它是一種太過“沉默”的疾病,而且大家對它有很多誤區。說它“沉默”,是因為“慢阻肺”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大多數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此外,“慢阻肺”的“慢性咳嗽、咳痰、氣喘”等典型癥狀,常常被人忽略,因為大家都認為“抽煙的人哪有不咳嗽的”“歲數大了當然喘”。
賴雁平指出,“慢阻肺”是在煙塵等持續刺激下首先讓人的氣道變窄,也就是醫生所說的“氣道重塑”,變窄的氣道使得呼吸阻力加大,這樣一來便導致肺泡壓力增大且處于低氧狀態,進而使得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支持。可怕的是,“慢阻肺”對身體的侵害絕不止于心臟,在機體長期低氧的狀態下,人的全身都會受到傷害,直至呼吸衰竭。
“由于該病是不可逆的,若不及時控制,最后連上廁所、吃飯這些小事都會變得艱難無比,所以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哪怕已經到了氣道狹窄的嚴重階段,在正確的治療下,仍會阻慢其病情進展,幫患者提高生活質量。”賴主任說,對于患者來說,關注“慢阻肺”、戒煙與規范治療永遠不晚。 以上就是關于“一天十根煙 慢阻肺離你不遠”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一天十根煙 慢阻肺離你不遠”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