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水產(chǎn)養(yǎng)殖管理要點
秋冬季水產(chǎn)養(yǎng)殖管理要點
秋冬季水產(chǎn)養(yǎng)殖管理要點
金秋十月,是水產(chǎn)品育肥與收獲的重要季節(jié),加強這一時期的飼養(yǎng)管理,對最終的養(yǎng)殖產(chǎn)量與效益有密切關系。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適量投飼。
秋季氣溫雖逐漸轉涼,而魚的生長仍然較快,尤其是魚體的增重更為明顯,因此,抓好投飼對確保塘庫養(yǎng)殖產(chǎn)量和效益有重要的作用。9月下旬以后到10月下旬,魚病高發(fā)季節(jié)已過,天氣正常,養(yǎng)殖魚類浮頭危險也減輕,可適當加大投飼量,讓魚日夜吃飽。如以青綠飼料養(yǎng)殖為主的,須增加投喂商品飼料的比重。但也要防止投放太多或變質飼料有害魚體和惡化水質。此期,一般投飼量約占全年總投飼量的40%左右。10月下旬以后,水溫降低,魚的食量將減退,可減少投喂量,只要求保魚不掉膘,維持到捕撈收獲為止。一般投飼量只占全年總飼量的10%~15%。
二、合理施肥。早、中秋水溫仍較高,加上氣候多變,水質易變化,而魚類吃食旺盛,耗氧量大,因此,施肥要量少次多。晚秋水溫漸低,有機物分解慢,肥力持續(xù)時間長,施肥要講究量少求精。以主養(yǎng)濾食性魚類的塘庫9月~10月以施無機肥為主,而在10月份以后應以施有機肥為主,每10~20天一次,保持水體透明度30厘米左右。
三、調控水質。
有水源的塘庫,盡可能地做到每隔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注新水20~30厘米,并適當排放老水。無水源條件的塘庫,則可利用塘庫自身水抽、噴、射等,增加水體的對流和運動。配備增氧機的塘庫,在晴天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開機,促進表層水和底層水的循環(huán),使溶氧均勻合理,增加魚類食欲和抗病能力。每隔半個月,按每畝用20公斤生石灰化水潑灑一次,以改良水質,中和酸性,釋放營養(yǎng)元素。
四、防治魚病。
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標本兼治。每隔半個月至1個月定期施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捕大留小或篩選密度的每拉捕撈1次,就進行水體消毒1次,防止細菌和寄生蟲入侵損傷的魚體。注意投喂飼料的質量,不投霉爛變質的飼料,投喂的青飼料須先洗干凈用20克/立方米漂白粉浸洗消毒。陰天、刮大風、暴雨、氣壓低、浮頭或有其他異常時不投藥餌,不潑灑藥水,以免浪費和引起不良反應。
五、注意防逃、防盜。進入十月,河蟹、甲魚等基本長成商品規(guī)格,并有上岸吃食、外逃現(xiàn)象。此時應加強巡塘,防止逃逸和人為偷盜,避免即得利益損失。有條件的可設置暫養(yǎng)池,零星起捕暫養(yǎng),待上市時集中出售,也便于管理。但是要做好高密度下的疾病控制,防止因操作不當造成機械損傷導致病害發(fā)生。
( 來源:中國農業(yè)信息 )
鼻塞頭痛怎么辦回收電子崴腳了怎么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