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監管機構整治市場頑疾老千股與高傭金計劃
發布時間:2022-04-09 03:31:59
港股監管機構整治市場頑疾 “老千股與高傭金”
金投港股()09月15日訊,今年以來,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已經對部分“老千股”痛下殺手。
自7月31日以來,港交所在幾天之內接連向創業板的萬亞企業、中國生物資源及主板的華多利集團發出除牌通知,理由均為業務不足以維持上市。其中,華多利集團成為第一只被要求除牌的主板股份。
9月4日,中國農產品交易的供股又被聯交所否決,監管機構整治“老千股”已不再是一句空話。
2017年,港股行情日益火爆,一些舊日頑疾在被投資者頻頻提起之余
,關于凈化市場的聲音又響亮起來,其中“老千股”、 瘋炒殼以及高傭金等三大問題,讓港股投資者一直頭疼不已。
讓給投資者欲哭無淚的“坑”
“老千股”往往與“向下炒”相搭配,其慣性特征往往是大幅折讓供股,股價暴跌后再來個合股(100股合成1股都常見),合完之后繼續大比例折讓供股,然后再次合股,周而復始。莊家們的做法通常先用各種消息誘惑散戶進場,之后通過頻繁供股、合股等手段,不斷向市場伸手要錢,專坑不熟悉港股制度的投資者。
步驟4:通知搜索引擎 與“老千股”同樣為人詬病的是炒殼。所謂“殼股”,意指將殼資源的價格炒高后再易手賣殼套利,這在創業板尤為嚴重,許多新股上市只為“賣殼”大賺一次,其集資并非為拓展業務。
很多“殼股”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撐,僅通過一些炒作使股價大起大落,股價一天升10倍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不知情的散戶,誤以為創業板的公司小,容易炒作賺錢,結果往往成為接盤俠深陷其中。
如果說“老千股”、炒殼等問題,對于一些了解市場的老司機而言,還可以敬而遠之,高傭金則讓絕大多數港股投資者無可奈何。
眼睛充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猜你會喜歡的
猜你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