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駁虎:白銀案告破背后,是基因科學又一次飛躍
核心提示:正如甘肅省公安廳的披露,偵破“白銀案”的核心關鍵,是由Y染色體鑒定為基礎的男性家族檢測技術“初步確定”的。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白銀案破了”。周六下午,一個朋友給筆者發來信息。
“真的假的啊?”這是筆者驚訝之后的第一反應。
“真的,公安部刑偵局都發消息了。”
讀完他發來的公告鏈接,望著北方初秋湛藍高遠的晴空,突然百感交集。
可以說,獲悉這起重大新聞的網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之前就知道“白銀案”的,一種是最近才剛剛知道的。
對于后一部分網民來說,頭一次獲知這系列特大案件的血腥和殘忍,無疑是沖擊性的。大半夜的微博上,到處是吐槽自己忍不住“手賤”去搜了案件細節描述,然后嚇得睡不著覺的網民。
但對于筆者來說,自從2006年從網絡上得知這組位列“中國四大謎案”之首的陳年懸案,和天涯的眾多網民一起,已經對此跟蹤關注了十年。
從最初一樣的震驚、憤怒,再到訝異、沉思,陷入看不到盡頭的等待,諸多持續關注“白銀案”的網民,大多走過了這么一段心路歷程。
而當最后案情告破、惡魔被擒,諸多早已關注多年的網民,終于和苦難的受害者家屬、長期陷入恐懼的白銀市民、苦苦追兇近30年的白銀及甘肅刑警一起,迸發出欣慰的心情。
懸疑案情,恐怖城市
一座小城,在長達14年的時間里,同樣類型的入室殘害女性殺人案發案9起。
尤其是1998年,罪犯瘋狂作案4起,尤其是1月16日和19日時隔三天連殺兩人,完全肆無忌憚。最后一次當城市已經風聲鶴唳之時,兇手春節前在賓館作案,馬路斜對面就是派出所,直線距離不超過50米。兇手的瘋狂程度遠在普通刑事犯罪之上。
而破案難度的出乎意料也是驚人的,盡管90年代西部地區的街頭幾乎沒有監控探頭,案發前后也幾乎沒有目擊者和間接證人,但在歷次罪案現場都留下了數量不等的血跡、精液、指紋、足印等身體特征線索,但在獲得這些證物線索之后,警方卻一直未能查出兇手身份。
白銀市是一座建于1956年,因銅礦資源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
據媒體報道,在1998年連續發案之后,白銀這座城區人口幾十萬的小城曾先后啟動全城適齡男子普查指紋、抽血驗DNA等排查方式,但一直沒能找到真兇。
白銀,這座工業城市陷入了深不見底的恐懼。此案因作案手段殘忍,社會影響惡劣,久偵未破,被公安機關于2001年8月立為部督案件。
從公安部,到甘肅、白銀各級警方及政府官員多次批示,大批警方刑偵專家也多次會診指導,但案件偵查工作就是缺乏進展。
如此瘋狂的犯罪,如此撲朔迷離而艱難的刑偵。2004年,白銀警方向當地公布了案情通告,向全社會征集線索,以期早日破案。但案情依舊如故,付之闕如。
2002年春節前兇手最后一次犯案,就在派出所對面的賓館里,瘋狂至極。
2006年,“白銀案”被傳到網絡論壇,廣大網友展開了激烈討論,甚至有當地的當事刑警也參與了網絡討論,網絡上出現了不少更詳細的資料。
根據案件特征——罪犯大多選擇白天進入居民區,敲開獨身在家的女性房門作案,同時周圍在家的鄰居并無聽到搏斗呼叫聲的特點,網友們起初紛紛把重點懷疑人群圈劃猜測為如電力局電工、郵遞員、送奶工之類職業,或認為罪犯可能偽裝成警察,騙開房門。
但白銀市區戶籍人口已經“過篩子”的事實,又不得不令網友們轉而猜測,應該是若即若離游離于當地的人群,比如當地駐軍,因封閉管理的原因可能被忽略漏查。
作案地圖后來,傳來了包頭市數起案件也被認為是同一人所為,并案偵查的消息。網友們又認為,可能此人在一段時期,曾轉到包頭打工、上學或當兵,后來又返回白銀市,并經常往來于兩地之間。
最后的事實,證明了這些分析的大方向是對的。
但兇手卻并不是白銀市當地人,既不是市區人口也不是當地農村人口,而是來自附近的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城河村,和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隔黃河而望。但與白銀市區直線距離僅僅20公里!
行政區劃的分割,使得白銀當地警方未能詳盡調查來自僅20公里外青城鎮的流動人口,而偵察大方向與罪犯本人表現特征的不符,也是重要原因。
青城鎮雖然屬于蘭州,但是卻離白銀很近,所以當地人出外打工第一選擇往往是白銀,第二選擇是內蒙古和寧夏。
罪犯就這么游離在白銀市、青城鎮、包頭之間,作為流動人口躲過了當地警方的追查。(這勢必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訓,未來的刑偵勢必要吸取此教訓,堵上這個漏洞)
忽然突破,震驚世人
罪犯最后一次犯案殺人是2002年,此后陷入了長久的沉寂。
對此,參與案情討論的諸多網友大都失望的認為,最有可能是,這個兇殘的罪犯2002年以后死掉了,帶著累累的血債永遠的死掉了,罪孽和秘密帶進了墳墓,真兇再也難查出來了。
又經過了14年的光景,2016年初,在公安部刑偵局、甘肅省公安廳的主持下,白銀連環殺人案低調啟動重新調查。8月13日,再啟偵查的消息第一次對外披露。
這也是“白銀案”第一次走出白銀當地以及網絡論壇的小眾討論,首次為全國公眾所知曉。
但多年來一直持續關注的網友們大多灰心地認為,多年來費盡心力就是無法查出,此次能破獲的希望實在不大。
因此,當8月27日下午,轟動的好消息傳來,常年關注的網友們紛紛爆發出了先震驚后驚喜的舒暢心情!這真是“有生之年得見啊!”
根據公安部刑偵局的通告,警方此次“確定了利用新科技手段對原有生物物證再利用的主攻方向……很快取得了重大突破。”
甘肅省公安廳的披露則更加詳盡,“通過DNA-Y染色體檢驗,初步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經過指紋比對和DNA進一步比對,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
什么是“DNA-Y染色體檢驗”,什么是“新科技手段”?之前不就是查驗過DNA么?為什么以前查不到,怎么這次就能有突破了呢?
(資料圖片)
很快,有接近辦案警方的人士在網上披露了詳細的破案過程,并廣為流布。
簡而言之,此次通過數據庫比對,在星期二發現當地一位在押高姓人員的DNA-Y染色體特征值與疑犯的類似,進一步復核檢驗確認,疑犯就是與其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員。
隨后,警方啟動家系排查,對其家族上下直系男性挨個篩排分析,尤其是警方已經掌握的嫌犯的大致年齡,最后確定此人的遠房侄子高承勇,有時間空間和具備作案條件。
隨即在星期五,將隨妻子在白銀市工業學校開學生小賣部的高承勇抓獲。經詳細DNA、指紋檢驗,確認其為兇犯,同時高承勇全部交代并認罪,案件成功偵破。
直至第二天,由公安部刑偵局對全國發布正式公告,瞬間,轟動全國。
最終的破案就是這么簡單高效,但在破案的背后,是長達28年(14年犯罪期和14年靜默期),警方的屢屢受挫,百折不撓,積累的大量材料,才為迅速破案奠定了基礎。
基因科技,威力局限
基因破案在今天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是什么新鮮的新聞了。就像2010年,杭州萬向公園搶劫殺人案在沉寂了十年之后突然告破,靠的就是基因檢測的功勞。
據媒體報道,2000年11月,一對年輕情侶在杭州鬧市區萬向公園內被殺害。由于兇手特征、身份及動機都不明,攝像頭缺乏,最終的逃跑方向也很模糊,警方遍查路人,尋訪了5600名出租車司機,沒有下落信息。
整個案件唯一有價值的線索,便是兇手因搏斗手掌受傷,在公園內逃跑時一路上留下的斷續血跡。
細心的勘察警察不放過任何延伸線索,在兇犯逃跑經過的河岸護欄上,發現了一滴較高的模糊血跡,懷疑這是兇犯一邊逃跑一邊順手將作案刀具甩到河里,同時血跡隨手飛濺出去留到石頭護欄上的。
為此,警方將這條小河筑起臨時堤壩,大冬天下水探摸,在淤泥里果然摸到一把普通的匕首。
專案組為此又到廣東陽江,花了40天時間,在當地8000多家生產刀具的廠家和作坊中逐一詢問,竟然找到了生產廠家。又接著一把一把去查這些匕首的批發零售下落,排查工作量極其驚人,但最終還是有幾十把沒有查到買主,線索中斷。
如此艱苦卓絕的追兇足跡,踏遍全國20多個省份,長達10年就是渺無音訊。所幸,還是沉默的血跡最終顯靈,決定了案情的重大突破。
2009年,一名疑犯王廣斌在其家鄉濟南的一個海鮮店與他人發生沖突,并將人打傷。當地派出所對此事進行處理,并依法采集了他的血樣。
之后,濟南警方DNA實驗室在歸檔中發現,此人的血樣DNA數據竟然與犯罪數據庫里,10年前杭州的一起未破重大殺人案現場嫌犯遺留的血樣相吻合,并迅速和杭州警方聯系。案情由此告破。
原來,10年前兩人到杭州散心旅游,由于手頭緊,于是他們鋌而走險預謀搶劫,由此犯下大案。
這完全是一起偶發、臨時起意的游蕩流竄搶劫案,如果沒有血跡和DNA證明,警方完全無法將線索追蹤下去。
本來,兩名兇犯已經跑回老家,安穩地生活了十年,結婚生子。甚至另一名疑犯武凱,都敢跑去參加央視體育頻道的《武林大會》,在電視上出名露臉。
因為他們相信,只要不再犯案,缺乏線索的警方就肯定追查不到他們。
近年來,基因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刑偵破案。但此前的技術運用,有一個限制性前提——要提取到疑犯本人的基因數據,才能作出個人比對。
也就是說,被抓捕歸案的積案兇犯,都是因為其他違法犯罪,或打架傷人等治安事件,被警方控制,按照程序錄取指紋、血樣,進入違法人員基因數據庫之后,才暴露先前犯下的更大罪行的。
如果兇犯犯案后再無生事,從未被警方控制過,或者刻意回避警方的數據收集,數據庫沒有他的信息,那么,基因對比就起不到作用。
就像“白銀案”的變態兇犯高承勇,如果沒有“新科技手段”檢驗,是很難被精準查出來的。
技術飛躍,二次升級
正如甘肅省公安廳的披露,偵破“白銀案”的核心技術,是以Y染色體鑒定為基礎的男性家族檢測技術“初步確定”的。
大家知道,女性的染色體是XX,男性的染色體是XY,Y染色體在男性父子及父系之間單向傳承。在同一父系的所有男性個體中,包括兄弟,父子,叔侄,堂兄弟和祖孫等都具有同源的Y染色體。
當然,每代都可能會有突變,但總體穩定程度高,十代之內不會有大的變異,可以用于追溯歷史時代如幾千年的父系淵源。甚至大而言之,現在全世界男性的Y染色體特征都可以追溯到二十多萬年前的一個東非晚期智人男子(即“生物學亞當”)。
而漫長遺傳過程中產生區別的,是由世代父系遺傳中積累的突變造成的,主要體現為其中的特征片段,即STR(short tandem repeat,短串聯重復片段),
Y染色體STR有著特別的家族多態與特異區分性。到目前為止,經確認的STR位點已經有200多個。
從簡單概率原理可以得知,如果兩個人在4個Y染色體STR位點完全匹配,就會有近95%以上的概率表明,兩個人可能有一個共同的父系祖先,不是的概率很小。
如果把特征檢測點擴展到5個乃至9個以上,就有百分之99.99(n個9)以上的概率,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父系祖先,不是的概率非常非常小。
在法律上,這個級別是可以作為法庭審判采信,排除合理懷疑的法律依據的。
但Y染色體STR位點進入科學乃至應用的視野很晚,1985年才有人提出Y染色體STR特征,1992年和1994年才最早有研究者提及Y-STR的高信息含量,科學家開始探索其在法醫學鑒定中的應用。
到世紀之初,隨著研究和應用的迅速發展,2001年國際法醫遺傳學會DNA委員會才對Y-STR的報告方法、命名、標準的應用提出了一些原則與建議。
自此,Y-STR才開始在國際上開始被納入法醫檢驗的應用當中來。這也正是殺人狂魔高承勇停止瘋狂犯罪的時點。
如上所知,單個Y-STR提供的區分度很有限,難以滿足法醫學檢驗鑒定的要求,所以多個Y-STR聯合檢測成為必須。
國際上的生物科技公司迅速提高特征STR的檢測能力,一次同時檢測數量迅速從9個擴展到11個,又擴展到17個,乃至現在所常用的21個,以使得到的檢測結果更為精確,并且推出了商品化的檢測試劑盒。(如果還不能區分,可以再單個補充測試其他點位)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到現在,一次檢測的試劑成本降低到200元以下,大批量運用甚至可以做到100元。而且,由于Y染色體STR檢測具有基本靈敏度高、對檢材要求量少,降解檢材也能擴增的特點,摸過的筷子、干透的半點血跡,這么痕量的材料,都能檢驗出來。
更為有利的是,Y-STR方法的最大特點是,由于同父系親屬的相同性,無需拿到疑犯本人的DNA檢材精確比對,只要有其父系親屬的親緣材料檢定為相同,就可以認定嫌疑人為其本人或親屬。
鎖定了一個家族,再結合其他信息,就能很快摸排到具體的嫌疑人,通過抓捕和直接檢測,最終確定嫌犯身份。
至此,Y-STR方法具備出極高的法醫學應用價值,被譽為法醫遺傳檢測技術的第二次飛躍。
天網恢恢,科技織就
Y-STR方法的應用遠未局限在法醫學。在親子鑒定中,在一些父親不能參加鑒定的特殊情況下,可利用同一父系親屬來代替。
還可以進行父系同代、隔代、以及相隔幾代以上的父系親緣關系的鑒定,如兄弟關系、叔侄關系、爺孫關系的鑒定等。甚至在家族譜系鑒定乃至歷史研究中,可以運用于幾千年的男性名人后代鑒定,確定某些人是否來自同一個先祖等等。
哪怕上萬年的歷史的民族、種族大遷徙,乃至人類起源問題的研究,都可以利用這一有效武器。科學家們也在最近幾年里得出了許多驚人的、顛覆性的人類史前歷史細節和全新的人類歷史觀,今天就暫不詳述了。
懸疑長達28年的“白銀案”的最終破獲,是Y-STR方法在刑偵領域對重大懸案的首次成功應用,為未來提供了借鑒。
而且,與傳統偵破方法給出的“繪像”截然不同,殺人狂魔高承勇并非原先偵察方向描述的陰險狡詐、面目猙獰、嚴重的性心理問題和暴力傾向、明顯的反社會人格、單身寡居、可能有殘疾或身體缺陷,而是“看起來老實巴交的,不像是那么兇狠的人”。
作為一個看上去正常普通的校園夫妻小賣店老板,而且是同鄉村民眼中的“成功人士”。兩個兒子自小學習優異,都考上了全國知名重點大學。
除了流動人口身份避開排查和取樣的因素,警方按傳統繪像方法排查案犯,但最終查無此人。這也可能是長時間未能鎖定嫌疑人的原因之一。
很多老警察不禁感嘆,在科技的威力面前,老刑偵的工作方法都沒用了。
(當然,這是夸張之語。采集錄入都得人工完成,沒有庫存海量數據,電腦怎么比對篩選?前端基礎信息采集,后期精確鎖定嫌犯,都需要人來盡心盡力盡責。“白銀案”最終告破,一是技術的進步,二是警方的堅持。)
這讓人不僅想到時下熱映的科幻韓劇《Signal》,近30年前的老刑警李材韓和今天的小刑警樸海英,通過老式對講機,穿越時空進行連接,
老警察激動地訴說——“你快告訴我兇手是哪個混蛋啊!!!”小警察無奈的回應——“以警官您所在的那個時代的技術水平,是不能抓住兇手的。”
古語就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也是人們的良好心愿。
但現實中諸多英美日國家歷年積累的離奇迷案都在否定這一點的絕對性,包括在韓國,也有與“白銀案”非常類似的華城系列奸殺案未能破獲。
只有通過天網監控、DNA檢測等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刑偵檢材技術的不斷提升,才能編織出一張越來越細密,無論怎樣兇險狡詐的罪犯都插翅難逃的科技天網,才能在人間實現普遍的正義。
昭昭日月,朗朗乾坤
2016年8月27日下午,星期六,北方初秋湛藍高遠的晴空,被兇殺案壓抑了十幾年、一度人心惶惶的這座工業小城突然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
瞬間,微信圈里,每一個白銀人都在刷這個消息,所有人用的詞都是相似的內容:惡魔伏法!陰霾散去!大快人心!
殺人狂魔的犯罪細節需要進一步審理,最終賦予正義的審判和槍聲,而科技的勝利更值得總結,受害者家屬多年的痛苦、驚恐終于稍稍得以撫慰。而在先進科技的護航之下,我們也能迎來一個更加安全發達的社會。
惟愿昭昭日月,朗朗乾坤。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以上就是關于“唐駁虎:白銀案告破背后,是基因科學又一次飛躍”的內容,希望大家看的開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的分享本網站,讓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唐駁虎:白銀案告破背后,是基因科學又一次飛躍”內容,謝謝!
- 重磅!墨爾本頂級私校醞釀新校,學費低很多!華人媽親述4歲琪一波三折入學過程
- 吉林省500戶重點企業已全部解決問題復工復產
- 平安人壽董事長楊錚任職申請人獲批
- 《水滸傳》中的“阮氏三雄”,蒼涼名篇方顯草莽本色
- 距離和時間,從來都不是“我愛你”的直接影響
- 為吃榨菜也是拼了?吉利&孚能科技12GWh電池項目動工
- 國際實業(000159.SZ)擬成立五家子公司 拓展能源產品、鋼材等業務部門
- 秦海璐一家3;大出游,7歲兒子近照曝光,這段婚姻王新軍功不可沒
- 銀保監會發文規范銀行內控管理 夯實信用風險撥備管理基礎
- “限韓令”解禁?芒果臺電視韓劇《師任堂》,網友坐不住了
- 此蘭“花開雙色”,花姿端莊優雅,芬芳持久,花開后桐飄滿堂
- 《盲戰》夜魔俠+颶風解救!安志杰太猛了楊杏超邪魅兇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