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政府在茶葉市場中的杠桿作用
中國茶網資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茶葉批發市場有1000多家,年銷售額達2億元的有80家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福建、云南、北京、上海、山東、天津等省份和直轄市。作為茶產品由生產進入消費的一個重要環節之一,茶葉批發市場對解決茶產品的銷售、價格調節、解決大量產業人員就業等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來茶葉市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管理和服務不斷強化,影響和輻射面逐漸擴大,信息化服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進展,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重復建設依然嚴重。尤其是銷區。由于茶葉市場進入的門檻相對比較低,又沒有一個監管機構對茶葉批發市場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所以茶葉市場發展迅速。因此,在下一步的發展中,政府將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
一、宏觀調控,科學規劃。面向全球,著眼未來,本著市場現代化這個大目標來進行。必須對現存“批發市場”進行規范,加強對再建批發市場的審批與管理。政府部門應該制定茶葉批發市場建設標準,將茶葉批發市場納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體系,規范管理,對不符合標準和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嚴格限制新建傳統的“農貿市場”性質的批發市場。鼓勵和支持有利于馬連道整體市場的功能提升,具有現代交易工具的交易市場的建設。
二、支持和扶持交易平臺、茶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建立統一的網上交易平臺,建立茶葉交易機構,鼓勵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及茶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建立金融、進出口服務平臺,為全球茶商開展全球合作創造條件。
三、加強對市場新功能的推廣,盡快在全球形成茶葉市場的品牌效應。強化茶葉市場形象如商機、服務、平臺、功能等方面的推廣;圍繞“促進全球茶業一體化,中國茶業全球化”這一主題,展開全球推廣活動。
四、加強環境的建設與改善。重點是,加大物流設施,網絡通訊等茶商自身不能解決的社會產品的投資力度。結合我國茶葉及茶文化特色,創造經營的良好環境出路何在。
五、建立全球茶業交易機構。重點是推行交易柜臺化,產品代理制。建立產品、企業及相 關信息在交易市場的公示制度,實現信息流、物流及服務體系的統一。
最終,把茶葉市場打造成6大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服務中心、采購中心、推廣中心和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茶葉大交易、大流通。
六、實現7個轉變。由服務批發商到服務交易商的轉變;由零售點到代理點的轉變;由一般地位到龍頭地位的轉變;由區域市場到全球市場的轉變;由批發市場建設房產商向茶業服務商轉變;由門面家庭小農式向柜臺交易代理式轉變;由單一看樣定貨向交易方式、交易手續的現代化轉變。做到5個結合:現場實物交易與網上交易的結合;區域市場交易與遠程交易的結合;現貨交易與期貨交易結合;現貨交易與拍賣、信用交易結合;現貨交易與綜合采購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