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玉米基差貿易助力企業生產經營
然后呢 日前,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聯合在北京舉辦基差貿易和場外培訓班,邀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糧食集團以及華信的相關人士就基差貿易和場外期權在玉米產業的應用進行了講解。來自全國的飼料和玉米深加工企業代表約60人參加了培訓。
培訓中,北大荒糧食集團有關人士對玉米基差貿易情況作了詳細講解。他表示,一個完整的玉米基差貿易市場,既要有賣方基差,也要有買方基差和眾多有風險偏好的中間商參與基差流轉。“玉米基差貿易對各類型的買方都有吸引力,基差貿易是市場與期貨市場的紐帶。”他認為,以“期貨價格+基差”作為貿易價格,可以將企業生產經營與期貨市場價格緊密聯系起來。
同時,他特別提到要“先關注基差,再關注點價”,在基差貿易風險控制中,要多關注基差變動,要保持團隊思維,保持理性思考,與貿易對手方多交流。
華信期貨有關人士在講解場外期權在玉米產業的應用時表示,企業利用好場外期權,可以通過鎖定期貨價格來鎖定銷售價格。“企業購買場外期權產品后,在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同時,會獲得價格上漲或者下跌帶來的額外收益,避險增值效果遠遠好用期貨空頭或者多頭頭寸進行套期保值。”他表示,場外期權會為玉米產業鏈企業帶來卓有成效的風險和價格管理。
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土地大面積流轉,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生產和經營者面臨的風險損失不僅是成本或者產量,農業生產的周期性以及(,)價格波動風險對現代農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此,上述華信期貨人士認為,農業風險管理機制亟待完善,發揮期貨市場作用轉移農業風險極為重要。今年大商所將支持期貨公司開展“農民收入保障計劃”試點,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為農民和大型糧食企業提供一個高效、便捷、易參與、可持續的綜合性風險管理工具。
在談到我國今年玉米供求形勢分析時,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專家稱,今秋新產玉米價格預計上升,未來幾年全國玉米面積受需求推動穩中趨升,兩三年內我國玉米將重返供應偏緊周期。
市場有關人士表示,推動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建設,有利于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近兩年,玉米場外期權交易蓬勃發展,當前各類市場主體對運用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以及基差貿易等創新模式進行風險管控的需求也顯著增加。這充分說明了基差貿易是期貨市場服務現貨貿易的重要手段,基差點價是期貨市場服務產業和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基差定價是我國定價的必然趨勢。
看病人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