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訪了5位法醫,和他們聊了聊親身經歷的故事
法醫,是一個天生自帶神秘性的職業,但最近播出的網劇《法醫秦明》卻為更多外行觀眾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小編和同事也在追這部劇,國產片里罕見的重口味畫面和快節奏的劇情展開都讓我們挺興奮的。
不光是我們,在知乎、微博這樣的社交平臺上,網友對法醫的熱情也很高漲。打開網頁隨便翻一翻,你就能找到類似“看了《法醫秦明》以后,在想什么樣的女人會嫁給男法醫?”的問題。
法醫確實火了。不過帥氣光鮮的外表往往是電視劇為了好看呈現出的樣子,而現實遠比我們的想象艱苦得多。
所以小編也好奇——真正的法醫工作究竟是什么樣子,當然我更好奇的是他們有沒有經歷過類似《法醫秦明》中“恐怖”的案件。
為了這次采訪,我聯系到了三位法醫工作者和兩位法醫專業在讀生。法醫工作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因此聯系的過程并不容易。特別感謝他們能抽出時間來接受橘子娛樂的采訪,容忍和我這個外行少女聊天30分鐘。
采訪開始,我先問了問他們如何評價《法醫秦明》這部電視劇。「劉法醫,一位退休老法醫,生于上世紀50年代,做法醫做了一輩子」
“道具還是挺逼真的”
(劉法醫沒看過《法醫秦明》,所以小編截取了第二集中秦明去案發現場的片段拿給他看。對,就是前兩集中最刺激的那一段。)
“其實在說這個之前,我想講一下,一般人理解的法醫叫做現場勘察和病理解剖,而真正的法醫概念要大于它。這個概念隨著時代的變化還在擴展,除了輕重傷害、醫療事故、精神鑒定,現在又加了親自鑒定等等這類的內容。
說回剛才你給我看的片段,道具做得還可以。比如鍋里的是人體脊柱的骨頭,上面有棘突。
不過里面人的油有點白,實際上人的油沒有那么白。中國是黃種人,人的油有點接近牛油。牛油不是偏黃色嗎?但是它比牛油的顏色還要淡一點。尤其大胖子,你要是剌開以后那么厚,全都是黃色的脂肪。”
「死者代言人,知乎上的法醫學話題優秀回答者,一位沒有喵的愛喵法醫」
“看法醫相關的電視劇,總覺得自己在加班”
“我加一起可能看了有半個小時,差不多一集的樣子。
個人來講,我不太看這些東西的原因。一方面是始終覺得每天的工作就是這些內容,空閑時還要再看類似的電視劇,會讓我覺得好像這活永遠都干不完的樣子……
另外一個,畢竟法醫的題材有很多做一些專業性鋪墊。比如當秦明在劇中發現了什么證據的時候,對于觀眾來說也許不懂這個,意識不到有什么很重要的地方,但是對我們來講,通常一看到細節就知道后邊怎么回事兒了,感覺被劇透了好沒意思哈哈。”
「鄭八只,一位在法醫專業就讀的萌妹子,即將步入職場實習的法醫新人」
“真的好羨慕秦明的解剖臺”
“我先看了兩集多,看到其中涉及知識科普,特別是法醫人類學的部分,是比較準確的,當中也有些操作確實運用了法醫上的知識。
包括通過尸塊的骨頭,頸骨來推測身高,通過齒骨來推測性別,這個是現在很常用的一些方法,實際當中都在用的。
但是演員方面,可能是因為電視劇的效果,肯定跟現實有不同。比如主角每次到現場工作,穿的都是西裝。而據我所知,我們的老師出現場因為要幫助搬尸體等等,一般穿得比較休閑一點。
還有有些情節中,主演接觸一些東西之前沒有及時的戴手套,這個其實不是特別規范。不過我真的很羨慕他們的解剖室,因為現實中的條件沒有電視劇里那么好。”
聽專業的人講專業劇是一件特別享受的事情。采訪開始還沒多久,小編就已經不自覺地“迷妹臉”了。當然作為文章的主角,更重要的就是由他們來講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鄭法醫,來自廣州中山大學」
“法醫真不是因為喜歡尸體才選擇這行的”
“其實法醫分很多種,在不同的單位,工作也會不一樣。有些在公安局、法院,在社會鑒定機構,我的工作當然和你們在電視劇常見的不完全一樣。
我主要是在學校,日常工作主要分為三大塊——一方面是做解剖檢案,比如經常會有各地委托,然后我就去做解剖,之后取樣,還有顯微鏡下閱片,根據他的病例撰寫報告,再出報告;另一方面是搞科研、做實驗;還有相關的教學。
因為對法醫接觸少,再加上影視劇的渲染,可能很多人都會對我們的行業有一定程度的誤解。
我之前加了一個專業交流群,有些網友進來就會提出來想聽獵奇故事,看血腥的照片。包括我看到知乎上的同行會被問,你是不是喜歡尸體才選擇這一行的?還有些高中生,他說想選法醫,是因為喜歡重口味的東西,這絕對是對法醫的誤解。
我覺得很多時候是外界對這個專業不了解,按照自己的想象來。所以《法醫秦明》其實也挺好的,我沒看過電視劇不知道拍得如何,但小說中書寫的案子很真實,比較能夠反映法醫的工作。
做法醫時間久了,會有一些朋友說,你太理性、冷血了。可能確實是,對于生死,你會覺得理所當然。但這也是工作的要求,如果法醫總是很感性的狀態的話,很多場面會難以應付。”「劉法醫」
“做完解剖,看到肉就想吐”
“(上世紀)八幾年的時候,我曾經在刑偵處工作待過一段時間。那時候我要24小時值班,可能一天都沒有事兒,臨了要交班或者剛要吃早飯的時候,突然大喇叭就喊‘法醫、照相、物證’,我們立馬要幾分鐘之內拿東西、出現場。
記得我最早出現場,是一個老師帶我去的。我們是坐警車去的太平間,那個醫院條件還特別差,太平間臟著呢。當時是夏天,有個人在家里去世了,他的姐姐發現之后就報警,把他送到醫院了。
尸體是四十歲左右的男性,因為天氣很熱,腦袋腐敗地有那么大(手里比劃著西瓜大小),外觀看起來是黑和綠組成的水腫狀態。實際上去世只有五六天,時間不算久。給我分配的工作是用手鋸把頭部剌開,露出顱骨。
當時我問老師:‘能戴口罩嗎?’
她說:‘你說呢?’
我說:‘我看您沒戴。’
‘那你也別戴。’
后來我又拿手鋸‘吭哧吭哧’地把這個顱骨鋸開,不能一下到底,這兒鋸一道,這兒據一道,鋸到最后了,再腦袋殼敲開,里面還有一個硬腦膜。當時尸體的腦組織已經都快液化了,就是腦組織已經塌陷下去了,像很軟的豆腐腦一樣。而且氣味是很多人都沒辦法接受的。
我記得1973、74年那會兒,我在重慶的軍醫大學學解剖。重慶那邊經常吃臘肉,那個臘肉的顏色和泡在福爾馬林里的尸體顏色特別像。雖然當時經濟條件特別困難,很少吃肉,不過有肉我也不吃。因為沒法吃,吃了就會有反應。
還有一回,我去北京香山的一個現場做解剖。因為夏天,現場環境又差,我就把當時軍裝的襯衣塞到褲子里,褲腿塞到襪子里,做一個簡單的防護。
結果干了一下午活回來,吃飯之前我去衛生間洗澡。一撩襯衣,掉的都是蛆,蛆還順著我胳膊爬。我也顧不上冷水還是熱水了,直接就把褲、衣服都脫了,在那用冷水洗。
所以說,做法醫,真的需要很強的承受能力,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上的,要不然做不了。”「死者代言人,法醫」
“對我影響最大的往往不是面對死者”
“我個人來講,從事的是法醫病理和法醫臨床的工作。之前我跟著公安的法醫差不多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他們的工作模式和方式我也了解,但現在我的工作傾向于書面一點。
如果算上上學時的實習,還有假期申請到公安見習的話,我接觸法醫得有三年多的時間了。在正式做法醫之前,我也跟著出了相當多的現場,所以第一次真正做尸檢之前,已經看過很多案件了。
第一次沒有太多感觸,唯一的感覺就是很新鮮。這個新鮮,指的是尸體的新鮮。因為我們在學校里上解剖課的時候,用的尸體都是被福爾馬林泡了很久的,其中的肌肉或者是人的組織,顏色會改變,而且很硬。所以真正第一次做解剖的時候,對比之前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不過雖然之前已經看過別人操作了,但實際上和親自動手還是不一樣。我那時候發現這確實是個技術活,也有些緊張,很怕切不好或者把哪里弄壞了。
另一方面又覺得操作很簡單粗暴,這個簡單粗暴是相對于我們上解剖課的時候,老師會說你不能破壞的結構是堅決不能碰,每一下都要非常非常小心。但是真正工作以后實操的時候相對于放得開一點,稍微切壞一點點都沒什么大不了的。
其實從事法醫這幾年,很多時候遇到死亡的人本身,不會對我造成什么沖擊和影響,因為這就是我選擇的工作,需要我去面對的工作對象。反而是死者的家屬這些活著的人帶給我的沖擊力要更多。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他們并不相識,而是從網上認識的。每個人都要自己痛苦的原因,認識之后,互相約著到同一個地方集體自殺。我們去出現場,對我來說無非是死的人數多一點,你看我就會這么想。
然而一旦第二天、第三天,死者的家屬來了,我要給他們看照片,讓他們辨認這是不是自己的親人。當我看到一群人抱著一起哭,就會很難受。有時候也會覺得,一個人選擇死亡,再痛苦死了之后也就過去了,但是活著的人不知道要痛苦多久。這些來源于活著的人的情感,對我的沖擊很大。”「Ark,來自帝國理工學院的法醫在讀生,也是聲音軟萌的女孩」
“既然選擇法醫,就要有準備承受壓力”
“我是法醫專業的大二生,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我認識一個學法醫的男生,通過他,我開始對人類法醫學感興趣,便決定去深入了解。
和國內本科先學理論不同,我現在就已經接觸解剖了。可能是我的神經比較大條_(:з)∠)_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特別令人恐懼的事情。我身邊確實有一個軟妹子,第一個案件之后她連續做了一個月噩夢,那段時間我每次看到她都會覺得她的臉色不太好,后來經歷了過渡期就沒事了。也會有一些女生因為堅持不下去而選擇轉業。
比起生理上的困難,更讓我有感觸的是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可怕,可能生活中幾英鎊的小事,有的人就會因此而殺人。
不過,我還是覺得既然你選擇了這個職業,那你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一位法醫在工作中需要承受的壓力和辛苦,其實遠比這些故事呈現的還要多。然而和他們的聊天,小編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們對職業本身的熱愛。
「死者代言人」告訴我,他并沒有覺得法醫給他帶來了什么困難或者打擊,反而過程中接觸到的每一個新鮮案例都會讓他感受到探索的快樂。
「鄭法醫」曾在知乎上寫過一個令他覺得最恐怖的案例——解剖自己認識的人。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這件事做得很有意義,“后來查明白了同學的死因,也給了他的家屬一個交代,至少要讓家屬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無緣無故去世的。”
法醫有它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讓外界總喜歡用獵奇或者異樣的眼光去對待這個職業。但實際上,法醫同樣是人,同樣在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又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
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更加需要被理解和尊重。最后一句
最后,小編還頂著鍋蓋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經歷過靈異事件?”
「鄭法醫」:“我們是黨員,不信這些。”
「劉法醫」:“我不信生死輪回,因為我是唯物論者。”
「死者代言人」:“我想知道這是一個平時愛看恐怖故事的人提的問題嗎?”
「鄭八只」:“可能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我的老師在別人都回家過年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實驗室里加班做解剖吧。”(心酸)
- 母子聯盟—爆洪欣兒子裁合照,搜集張丹峰不忠誠證據
- 《爸哪》萌娃身高猛長,何潤東兒子12歲近1米7,王詩齡高又壯
- 第九屆烏鎮戲劇節定檔11月初舉行,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報名啟動
- CWNS0.7-85/60-QY改型1噸
- 她被稱作“最美死刑犯”,槍斃時僅20歲,臨死提出一請求令人同情
- 烏克蘭女孩安娜:嫁給大12歲河南小伙,婚后來時農村稱:生活很幸福
- 為什么現在親戚朋友都不愿在你緊迫時借給你錢?原因就是這3點!
- 福建寧德增添本土“0+6” 連續4天未發現社區陽性樣本
- 生態環境部公開第二批突出生態環境疑慮
- 熬豬油時,多加5樣,掌握3個技巧,又白又香不想腥味,吃1年也不壞
- 外科普小常識——不容忽視的鼻部癤腫
- 職業社會化,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