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債券市場離市場化還有多遠的
我國企業市場現狀分析
引 言:
從1987年我國發行第一只券以來,共發行各類企業債券超過4000多億元,其中2007年企業債和發行量就接近2000億元,未來企業債券的規模仍將迅速擴大。
企業債券市場發展20多年來,一方面,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籌集了大量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企業債券市場仍然不完善,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表現為:發行手續繁瑣,市場參與者單一,流動性較差,信用體系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不高等。本文僅就其中的幾個問題進行探討。
企業需求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由于種種原因需要使用大量資金,如擴大業務規模、籌建新項目、兼并收購其他企業以及彌補虧損等。在企業自有資金不能完全滿足其資金需求時,便需要向外部籌資。
實際上 通常,企業對外籌資主要有三種方式:發行、發行債券和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由于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不用償還,沒有債務負擔,而且經常是溢價發行,故股票籌資的實際成本較低。但股票發行手續復雜,前期準備時間長,還要公布公司財務狀況,受到的制約較多。此外,增發股票還導致股權稀釋,影響到現有股東的利益和對公司的控制權。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通常較為方便,能較快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但信貸的期限一般較短,資金的使用往往受到嚴格的監管,有時信貸還附有一定的附加條件。而且,在企業經營情況不佳時,銀行往往不愿意提供貸款。
相對而言,發行債券所籌集的資金期限較長,資金使用自由,而且購買債券的投資者無權干涉企業的經營決策,現有股東對公司的所有權不變,從這一角度看,發行債券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股票融資和信貸融資的不足。因此,發行債券是許多企業非常愿意選擇的一種籌資方式。但企業通過債券融資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是由于債券投資的風險性較大,為增強債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債券利率一般高于銀行貸款利率,故發行成本較高,債券發行后的還本付息也對公司構成一定的財務負擔。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環境,權衡以上三種融資方式的利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
1(:孫鶴)
欽州哪醫院白癜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