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旅游網 > 八卦 >> 媽媽

    藏獒是一種高貴的存在狼不是位置

    發布時間:2022-09-06 07:00:01

    寫長篇小說《藏獒》是因為狼來了。不僅來了,而且泛濫出了一片狼文化、一種狼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我吃驚,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居然需要狼性意識的滋養了,就像我在《藏獒》中借“父親”之口說的那樣:

    “狼是欺軟怕硬的,見弱的就上,見強的就讓,一般不會和勢力相當或勢力超過自己的對手發生戰斗;藏獒就不一樣了,為了保衛主人和家園,再硬的對手也敢拼,哪怕犧牲

    自己。狼一生都在損害別人,不管它損害的理由多么正當;藏獒一生都在幫助別人,盡管它的幫助有時是卑下而屈辱的。狼的一貫做法是明哲保身,見死不救;藏獒的一貫做法是見義勇為,挺身而出。狼是自私自利的,藏獒是大公無私的。狼是奸詐的盜賊,藏獒是光明的公仆。狼始終為自己而戰,最多顧及到子女;藏獒始終為別人而戰——朋友、主人,或者主人的財產。狼以食為天,終身只為食物活著;藏獒以道為天,它們的戰斗早就超越了低層次的食物需求,只在精神層面上展示力量——為了忠誠,為了神圣的義氣和職責。狼的生存目的首先是保存自己,藏獒的生存目的首先是保衛別人。狼的存在就是事端的存在,讓人害怕;藏獒的存在就是和平與安寧的存在,讓人放心。狼動不動就翻臉,就背叛群體和,所謂“白眼狼”說的就是這個;藏獒不會,它終身都會厚道地對待曾經友善地對待過它的一切?!?/p>

    我了解草原,草原上的牧民最愛的是藏獒,因為藏獒有德行,是人的伙伴。他們最恨的是狼,狼最沒有德行,是人的對手——就說吃吧,為了搶到一塊肉,狼群里的強者會毫不客氣地咬傷弱者;如果在進攻目標時對方咬死了自己的同伴,它們搶著要做的不是奮起報仇,而是吃掉同伴,盡快地填飽自己的肚皮,雖然吃肉的事情成功了,道德的水準卻喪失得一干二凈。

    狼是群集動物,尤其在冬天,大雪封山,冰天雪地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地追蹤撕咬獵物。一旦獵物到手,首先得到滿足的是頭狼和它的妻小,下來是少數幾個跟頭狼親近的得寵者,其他跟著頭狼盲目廝殺的大部分狼有時候連一點殘血碎肉都得不到。除非狼群殺死一匹大動物,頭狼和他的妻小以及得寵者吃不完,才會分給別的狼一點。也就是說,狼群的團隊精神并不是為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服務的,團隊行動的結果根本不可能是狼狼得利。而藏獒就不一樣了,藏獒的一慣做法是,奮不顧身、大義凜然、先人后己、任勞任怨。獒群里的獒王也絕不會把別人辛苦得來的食物竊為己有,它的任務首先是保護大家,是率領大家共同吃肉,共同生存,共同為人類服務。

    說到實質,在草原上,在牧民們那里,道德的標準就是藏獒的標準。人們喜歡藏獒,其實就是喜歡它們那種沉穩剛猛而又寬宏仁愛的精神,喜歡它們那種生來如此的藏獒之德:放牧駿馬牛羊,奔走萬里雪山,驅逐豺狼虎豹,守護家國家園,感知兇吉禍福,不避苦難艱險。人們反感狼,也是因為以“吃掉”對方為目標的狼的精神太野蠻太殘酷。在人的身上,狼的精神太多太多,藏獒的精神太少太少。中國近代過于頻繁的政治運動,都是“狼性精神”的一次次爆發,而忠誠磊落、見義勇為的“藏獒精神”,卻在連續不斷的“運動”中一次次受挫一次次銷蝕。所以,當人們尤其是我們的父輩們評價那些喜歡整人的人、剝奪別人生存權利的人、窩里斗的人、陰險詭詐的人時,總是說:“那是一條狼。”總之,我們需要在藏獒的陪伴下從容不迫地生活,而不需要在一個狼視眈眈的環境里提心吊膽地度日。

    我以為大凡喜歡藏獒的人,都不喜歡狼。現在有人提倡向狼學習,還說我們的祖先都是因為學了狼的本領,才有了他們的勝利和地盤,這是片面的。要說學習,那也是向所有的動物學習——向老虎學習勇武,向獅子學習威儀,向豹子學習敏捷,向牛學習力量,向狗學習忠誠,向羊學習繁殖能力,當然,自然也要向狼學習一點什么。我們的祖先包括馬背上的民族,有過虎崇拜、獅子崇拜、豹崇拜、馬崇拜、牛崇拜、羊崇拜、狗崇拜、熊崇拜、鷹崇拜、鶴崇拜,象崇拜、驢崇拜、駱駝崇拜、黃鼠狼崇拜等等,自然也有狼崇拜。很多人不了解情況,就說我們的祖先只有狼崇拜。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夸大“狼崇拜”的作用和力量,因為那種以占領地盤、爭奪人民、強取財富為目的的野蠻征服的“狼性”時代早已經過去了,曾經崇拜過狼的民族也早已經拋棄了這種原始低級的崇拜。更因為在狼的精神里,蘊涵著掠奪的殘酷和生存的緊張,蘊涵著仇恨與戰爭、不公與欺凌、私欲的惡性膨脹與兩極分化,蘊涵著對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的漠視和把不合理變成合理的危險,蘊涵著給巧取豪奪、損公肥私尋找借口的傾向。雖然可以說狼的種種不良舉動取決于它的生存法則,但天經地義的生存法則絕不能改變同樣也是天經地義的我們的道德評判,因為我們畢竟不是狼。在人類社會里提倡狼的精神,恰恰說明我們的道德水準正在下降,我們的精神正在被物欲、金錢、權勢蒙垢。一個人、一個社會,發奮追求的,永遠都應該是公正、道德、和平、幸福以及用“藏獒”的無私和勇敢挽救弱者、平均富、營造和諧等等,而不是用“狼”的自私和貪婪讓貧者更貧,讓富者更富。一個企業家、一個商人自然可以把“兼并”、“收購”、“牟利”的“狼性精神”看成是成功的標志,但如果你同時又是一個“藏獒精神”的實踐者,是一個保護弱小、幫助他人和貢獻社會的慈善家,那就不僅是企業的成功,也是人格和形象的成功——而人格和形象的成功,才是一種高境界的成功。

    有一種世俗的見解:如果你不做一只狼,就必然是一只被狼吃掉的羊。當大家都不愿意做羊的時候,就總想把自己變成狼。我想說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不想做狼的人們,并不一定是一只隨時被吃掉的羊;不想做羊的人們,也不一定要做一只自私害人的狼——是的,我們是有第三條路可以走的,那就是做一只堂堂正正的藏獒,它可以制約狼的猖獗,不讓狼性肆意泛濫,還可以保護那些軟弱的羊??傊?,藏獒身上有那么多人類社會非常需要又非常缺乏的優秀品質,它們讓我們人類迷戀,讓我們覺得畢竟人類還沒有缺失道德的標桿和人性的魅力。

    藏獒是一種高素質的存在,是游牧民族借以張揚游牧精神的一種形式。在它的身上,體現了牧家生存的需要和草原凌厲

    風土的塑造,集中了草原的野獸和草原的家獸們應該具備的最好品質:孤獨、冷傲、威猛、忠誠、勇敢、獻身以及耐饑、耐寒、耐一切磨礪。它們偉岸健壯、凜凜逼人、嫉惡如仇,是牧家的保護神。

    我在《藏獒》一書中多次提到了藏獒的優秀品德,比如在書的結尾是這樣寫的:“它們果然來了,在父親的夢境里,它們裹挾一路風塵,以無比輕靈的生命姿態,帶來了草原和雪山的氣息。那種高貴典雅、沉穩威嚴的藏獒儀表,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藏獒風格,那種大義凜然、勇敢忠誠的藏獒精神,在那片你只要望一眼就會終身魂牽夢縈的有血有肉的草原上,變成了激蕩的風、傷逝的水,遠遠地去了,又隱隱地來了?!?/p>

    明年是狗年,我希望我的《藏獒》能帶給大家一種尊嚴、一種升華、一種美好的感覺、一種和平吉祥的心情。影視界有賀歲片,我希望《藏獒》是獻給狗年的賀歲書。同時,它也是時下泛濫的“狼性思潮”、“狼性崇拜”、“狼性文化”的攔擊者。

    從文學本身來說,我在《藏獒》一書中所努力追求的是:靠攏善與惡、美與丑、愛與恨、生與死的文學母題,表達消除仇恨與報復,呼喚和平與友善的愿望,建樹崇高悲憫的人道精神,營造神奇浪漫的童話氛圍,達到自由奔放的敘事效果。我還拿不準目標到底達到了沒有,但我自信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我會沿著這條路子繼續走下去。